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8 15:54:33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蒙錦濤
從“健康哨兵”到“腕上血壓專家”,華為做對了三件事。
當一塊智能手表的健康數據獲得國家藥監局的認可,可用于醫療診斷參考時,它便不再只是一個消費電子產品。

從2021年首獲“械字號”的華為WATCH D,到2024年全球首款通過動態血壓醫療認證的華為WATCH D2,華為WATCH D系列始終以醫療級精準監測,引領行業發展,將腕上血壓從“趨勢參考”推進至“診斷依據”級別,開創了高血壓管理的新手段。在2025年11月25日的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華為WATCH D2再次迎來升級,持續響應用戶對便捷檢測與深度健康管理的雙重需求,進一步夯實其在腕上血壓監測領域的標桿地位。
華為深耕血壓監測的背后,是一個嚴峻的公共衛生現實:中國有2.45億高血壓患者,但超過半數人并不知曉自己患病。“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應對這一“隱形殺手”的關鍵。《健康中國行動》已明確提出,到2030年,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要不低于65%,規范管理率不低于70%。華為WATCH D系列正是精準切入了這個巨大的社會痛點。
回望五年,華為WATCH D系列始終堅守著一條專業路徑:醫療級精度與日常便捷性的融合。而在這場智能手表的持續迭代中,華為主要做對了三件事,完成了這次關鍵的進化。
腕上“血壓專家”的硬核實力
示波法+氣囊袖帶的測量技術
人們為什么需要一塊智能手表?對于這個問題,多項調研結果顯示,健康監測功能是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時的首要考量因素。但現在的智能手表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嗎?
至少在血壓監測上,大多數智能手表還遠遠達不到要求。當前主流智能手表普遍采用基于光電信號(PPG)的“無袖帶推算”方案。無論是《高血壓防治指南》,還是《2024年ESC高血壓管理指南》,都明確不推薦將其用于常規臨床診斷。
血壓是評估心血管健康的核心指標。長期高血壓作為“無聲殺手”,是導致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實現精準、便捷的血壓監測,對疾病早期篩查和長期管理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也因為血壓的重要性,讓用戶不得不對智能手表測血壓更加“挑剔”。
面對市場局限與用戶需求,華為選擇了更具挑戰的技術路徑——將傳統醫療設備的黃金標準“示波法”與華為的創新微型氣囊袖帶相結合。
示波法已經過數十年的臨床驗證,是通過檢測血管壁搏動產生的振蕩波實現精準測量。為了讓用戶在測量時能夠像專業血壓計一樣對動脈血管施加均勻、可控的壓力,華為WATCH D2在表帶內集成微型氣囊,首創超窄力學氣囊,從根本上避免了單純依賴PPG信號推算帶來的個體差異和環境影響。
在精準之外,華為同樣重視佩戴體驗。超窄力學氣囊采用親膚軟膠材質與仿生紋理工藝,有效減少汗液滯留,進一步提升透氣性。26.5mm的業界最窄氣囊設計,即便長時間佩戴也能保持舒適,真正讓血壓監測融入用戶日常。
這些技術的結合,使得華為WATCH D2獲得了包括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在內的7個全球醫療認證(中國、沙特、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并且通過了嚴格的臨床驗證,華為聯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依據權威標準開展臨床驗證,將華為WATCH D2與院內24小時動態血壓記錄儀臨床進行準確性對比,結果顯示其測量準確性與醫院專業監護儀相當,真正達到醫學可用水平。

規范測量是血壓控制的基礎,華為WATCH D2將醫療級血壓監測能力融入日常佩戴,這一貢獻,為高血壓的早期發現與長效管理提供了可靠工具,不僅是智能穿戴設備的里程碑,更是對公共健康管理的實質性推動。
解決高血壓管理中
“長期監測不便、動態監測有局限”的老難題
華為WATCH D2做的第二件事,是解決了高血壓管理中的諸多老難題。
人體的血壓在一天之內是不斷變化的,部分人早晨有一個晨峰,下午四點到八點也有一個高峰,還有一些人由于睡眠暫停綜合征、睡眠質量不好或是焦慮導致夜間血壓,但這些情況采取傳統診室血壓測量是很容易被漏診的。
如何科學診斷高血壓?僅僅依靠單點測量是無法準確反映血壓的真實情況。《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0ISH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等國內外主流高血壓指南,均明確將動態血壓監測定義為三大診斷高血壓的血壓測量模式之一,獨立擁有高血壓診斷標準。動態血壓監測(ABPM),才是高血壓診斷和評估降壓效果的“真金標”。
家用血壓計無法在夜間實現連續監測,其單次測量會打斷睡眠,導致數據無法反映真實的睡眠血壓;而醫用級動態血壓監測儀(ABPM)雖能記錄晝夜節律,卻因設備笨重、袖帶反復充氣帶來的強烈不適,導致患者依從性低,難以普及。

華為WATCH D2以創新雙層氣囊與無壓邊設計,顯著降低佩戴異物感,在貼合血管的同時提升舒適度。白天支持每15至60分鐘自動或手動測量,默認間隔30分鐘;夜間同樣可按設定頻率自動充氣測量,全程無需用戶干預,真正實現全天候、無感知的連續血壓監測。一方面幫助確診患者實現精準、高效的院外血壓管理,另一方面也為健康及高血壓高危人群提供了有效的風險預防工具,助力其主動進行健康干預,實現從治療到預防的全周期健康守護。
臨床數據顯示,華為WATCH D2可實現24小時內有效血壓讀數達標率>85%,白天每30分鐘自動測量一次,夜間睡眠時段仍能保持每小時一次的監測頻率,完整捕捉血壓晝夜節律變化。這種“無感監測”模式,徹底解決了傳統動態血壓儀影響睡眠、不便外出的痛點,使ABPM技術從醫院走向家庭成為可能。
從“監測”到“管理”
健康儀表盤的真正落地
華為做的第三件事,是“量身定制”的專業血壓管理,以及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
在精準血壓監測上,華為WATCH D2專業血壓管理再升級。結合差異化人群需求,在單次醫療級精準血壓測量和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基礎上,新增定時測量提醒功能,為不同用戶提供更加精準、更加貼心的血壓監測服務。其中單次定時提醒,更加方便有規律性監測血壓需求和定時檢測的人群;連續定時提醒,更適配特定時段血壓異常的人群,如清晨高血壓、夜間高血壓人群。
比如,借助科學睡眠監測功能,華為WATCH D2能在用戶早晨醒來時及時提醒測量血壓,幫助用戶制定并執行血壓測量計劃,及時捕捉血壓高峰值。
此外,華為運動健康App能夠生成專業的動態血壓報告,全面展示用戶全天候的血壓詳情數據,并且該報告由尊享守護醫生進行專業解讀,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指導。
以前一個人想要便捷、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需要非常復雜的流程和大量時間成本。而基于已有的強大健康檢測能力,華為WATCH D2支持一鍵微體檢,僅需約60s時間,即可獲得涵蓋多項健康數據的微體檢報告。華為WATCH D2此次新增情緒檢測與卵巢功能評估檢測,微體檢可涵蓋13項,包括基礎健康檢測、內分泌健康檢測、心血管健康檢測、呼吸健康檢測、情緒健康、女性健康檢測領域。幫助用戶隨時隨地全面了解健康狀況,培養主動管理健康狀態的好習慣。
在11月25日的華為新品發布會上,華為WATCH D2在大量用戶使用反饋以及華為運動健康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為用戶帶來更便捷的血壓管理功能,以及更全面的健康評估能力。
更新功能
更新概要
健康特性升級
血壓定時測量提醒
新增單次定時提醒和連續定時提醒功能,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更方便體貼的血壓管理功能
微體檢,更全面
檢測項目增加至13項,新增情緒健康和卵巢健康評估,檢測項目更全面
健康摘要
新增基于體征、運動、情緒等個人多維度數據跟蹤分析,讓用戶更了解自己的健康變化
睡眠HRV
新增睡眠平均HRV指標,輔助了解身體恢復情況
第二個“十年”進化下的跨越式進步
當前,站在第二個十年的新起點,華為智能手表正以一場深刻的“自我進化”,滿足時代對個人健康的更高期待。
在產品創新上,華為WATCH D2是唯一將專業動態血壓儀功能集成到腕上的智能穿戴設備,讓用戶隨時隨地監測血壓成為可能。其核心價值在于助力用戶主動預防,通過日常高頻監測,將健康風險管控前置,真正開啟了以用戶為中心的高血壓管理時代。
在技術布局上,華為以難度高、門檻高的心血管健康作為突破口,構建了行業少見的科技護城河。以血液動力學模型、玄璣感知系統、超窄氣囊力學體系、血壓融合算法、動態血壓監測醫療認證等核心能力,構成了從硬件到算法、從仿真模型到標準研究的全鏈路創新體系,不僅讓華為WATCH D2成為行業唯一集成醫療級動態血壓監測能力的智能手表,也奠定了華為血壓表在腕上血壓檢測領域難被復制的領先性,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智能穿戴設備在專業健康管理領域的無限可能。
在戰略方向上,華為將智能穿戴從消費電子升級為專業健康設備。過去的手表負責運動追蹤與記錄,如今華為以心血管健康為突破口,通過與全球醫療機構深度合作,成功打造出“篩查-干預-管理”的健康新范式,這一創新打破了智能穿戴長期作為“運動輔助工具”的天花板,使其強勢切入專業健康領域,蝶變為實現慢病精準管理的“數字助手”,從而引領華為穿戴的產品布局向專業健康更近一步。
截至目前,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全球累計已突破2億臺。IDC最新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報告顯示,華為以20.2%的全球市場份額,同時拿下全球和中國腕戴市場雙料冠軍,這意味著每五臺智能手表中就有一臺來自華為。在中國市場,華為更是實現了連續6年出貨量第一的佳績,在巨頭們涌入、智能手表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態勢下贏得市場,華為的技術實力與品牌影響力可見一斑。
展望未來,在消費者對健康監測功能的強勁需求,以及華為等廠商對智能可穿戴持續創新的推動下,智能手表銷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長,而華為有望在穿戴設備領域持續領跑,推動智能手表向更加醫療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記者|金喆
編輯|蒙錦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