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史上最嚴”移動電源新規征言 多處強調“不起火、不爆炸、不破裂、不漏液”

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5 22:15:07

每經記者|吳澤鵬 王晶    每經編輯|賈運可    

今年上半年,多起移動電源(俗稱充電寶)燃爆事故將該行業的安全問題推向聚光燈下,也引起監管關注。11月中旬,強制性國家標準《移動電源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規)在工信部官網發布,公示時間為11月12日至12月11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研究發現,與此前備受關注的移動電源應帶有“3C”認證標識相比,新規對移動電源的標識要求增加較多,例如要求在產品本體上應具備電池的材料體系、生產日期、建議安全使用年限等標識。此外,新規還對移動電源過充電保護、過放電保護、短路保護、過載、誤操作、智能管理等提出要求,要求在短路、過充放電、誤操作等情況下,移動電源均應不起火、不爆炸、不破裂、不漏液。

由此,新規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

需要說明的是,11月25日早間,有消息稱“新規落地后,原3C認證即將失效”,但記者在新規及相關公告中并未找到類似說法,且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也得到“該說法有誤”的明確回應,“強制性標準通常設有6~12個月過渡期,且3C認證與標準實施分屬不同體系,并非直接關聯”。

需標識安全使用年限

記者獲悉,今年7月中旬,全國電子產品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了標準起草小組,對國內移動電源進行了調研分析,檢索搜集電池產品資料,分析移動電源產品組成結構,對多款電池產品進行了相關試驗,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標準草案。新規規定了移動電源的安全要求,描述了相應的試驗方法,其中移動電源包括便攜式移動電源及儲能電源,但不包含具有反向充電功能的手機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新規特別指出,型式試驗的樣品與產品均不應使用梯次利用電池。

此外,標識要求中,與過去只看“3C”認證標識、品牌名稱等不同,新規要求,產品本體上應當具備電池的材料體系(如鎳鈷錳體系、鎳鈷鋁、鈷酸鋰、磷酸鐵鋰、摻混體系應寫明所有組分)、生產日期(格式應為“×年×月×日”),移動電源本體上還應標識建議安全使用年限,內容為“建議安全使用年限為×年”或采用相關標志進行標識。

在智能管理方面,新規要求移動電源應具備智能化管理系統,該系統應具備智能監測、智能調節,以保證鋰離子電池在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安全性。其中智能調節需要具有充放電流動態管理、過溫保護等功能。

安全要求十分細致

除了上述產品標識、耐久性等基本要求,新規還對移動電源的過充電保護、過放電保護、短路保護、智能管理等提出安全要求。

針對起火、爆炸、漏液等在移動電源事故中最為多見的現象,新規中進行了明確,針對移動電源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情況,均提出移動電源應“不起火、不爆炸、不破裂、不漏液”,其中包括當移動電源遭遇“過充電”“過放電”“短路”等情況時。此外,在過載、誤操作等情況下,新規對移動電源也有此要求。

針對電池本身的安全性,新規同樣多次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例如,在遭遇擠壓時,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在遭遇熱濫用(外部環境過熱)時,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在進行針刺試驗時,電池應不起火、不爆炸。

除了上述安全性能的要求外,記者注意到,新規針對電池材料也作出了十分細致的要求。

比如,針對正極材料,新規對產品中水分含量、殘堿含量、磁性異物、銅鋅雜質含量均提出了明確標準。負極材料中,石墨負極的磁性物質含量和鐵元素含量也有對應要求。此外,更是針對隔膜材料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穿刺強度、熱收縮率等作出明確要求。

從源頭降低安全隱患

移動電源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便利,幫助消費者告別了“電子產品低電量焦慮”。然而,近年來頻發的移動電源安全事故,暴露出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安全隱患眾多的問題,尤其是在公共場所(如飛機、地鐵、商場)或用戶攜帶過程中,這不僅凸顯了移動電源產品與其他電子產品的差異和特殊性,也嚴重威脅著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對于移動電源行業將迎來更為嚴格的強制性標準,記者采訪了行業頭部企業安克創新。相關人士回應稱,在政策制定階段,公司較早參與了相關討論,基于多年行業深耕經驗,積極建言獻策。

“對于新規強調的安全標準,我們持完全支持態度。在準備工作方面,針對新規對電芯等核心部件的嚴格要求,我們已提前行動,聯合頭部電芯企業共同研發符合新規的高品質電芯,并在供應鏈上強化準入把關和質量控制,以確保產品順利生產和交付。”安克創新相關人士如是說道。

工信部同步發布的新規編制說明提到,標準的制定將為移動電源管理提供技術依據,明確技術門檻,從源頭上降低事故風險,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遏制劣質產品泛濫、淘汰低質產能,從源頭降低產品安全隱患,提升產品質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電源 移動電源 新規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