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5 16:50:04
每經編輯|何小桃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北京時間2025年11月25日15時50分,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交會對接完成后,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將轉入組合體停靠段,后續將作為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的返回飛船。

目前,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在軌狀態良好,正在按計劃完成各項既定工作。神舟二十號飛船將繼續留軌開展相關試驗。
11月5日,神舟二十號飛船因疑似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推遲返回后,任務總指揮部迅速啟動預案,工程全線從容應對、科學處置,廣大參研參試單位大力協同、攻堅克難,在20天時間里,穩步高效完成風險分析評估、方案論證決策、人員物資調動、乘組換船返回、飛船應急發射等工作,為國際航天領域高效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成功范例。
此次任務成功,充分彰顯了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深刻詮釋了中國載人航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全面驗證了中國空間站任務“打一備一、滾動備份”策略的科學性可靠性,實戰考核了工程全線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的能力,生動踐行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首次啟動應急發射,展現中國航天硬核實力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1月5日披露,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似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正在進行影響分析和風險評估。為確保航天員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務圓滿成功,經研究決定,原計劃11月5日實施的神舟二十號返回任務將推遲進行。
11月14日,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乘坐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今天(11月25日),神舟二十二號飛船發射圓滿成功,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次應急發射任務。
關于這次發射,有三個關鍵點:
第一,這枚火箭有何不同?
它和之前發射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配置完全一樣。雖是無人飛行,卻完整配備逃逸塔,時刻保持載人狀態。當然,它也不是空船上天,神舟二十二號飛船搭載了航天員食品、維修工具和空間站備件等物資,全力確保我們“太空家園”物資無憂。
第二,16天應急啟動,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把原本30多天的標準流程,壓縮到短短16天完成。在這分秒必爭的半個月里,無數航天人聞令而動、逆行出征,用專業、擔當與信念,跑贏了這場關乎安全與信任的 “太空接力”。
第三,中國航天的“生命之箭”,有備才能無患。
從“發射一發、備份一發”,到“寧可備而不用,絕不用時無備”。這背后,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對生命的至高尊重,是對航天員、對全國人民最硬核、最溫暖,也最讓人安心的承諾。

神舟二十二號載人飛船以無人狀態啟程,奔赴空間站,成為在軌神舟二十一號乘組的“新座駕”。不過,“無人”不等于“空船”,按計劃,神舟二十二號飛船將滿載物資,為太空任務提供堅實保障。
本著動態調整、科學利用的原則,這次隨神舟二十二號飛船上行的物資包含航天食品、航天藥品、新鮮果蔬,以及空間站所需的備品備件等。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張建麗:主要是生活物資,以食品和果蔬為主,還有少量的服裝。神舟二十號和二十一號乘組輪換的時間比較長,可能也消耗了一些原本給神舟二十一號乘組帶上去的新鮮的東西,我們利用這次機會補一點。都是計劃內的,但是有上行機會的時候,我們也會拿出少量的資源來考慮一下個人的需求。
作為新批次首艘飛船,神舟二十二號飛船開展了多項技術改進,實現了功能、性能全面提升。其中,通過儀表系統升級更改,提升了人機交互工業設計水平,提高了航天員乘坐舒適度和操控的便捷性;通過儀表板小型化和返回艙布局優化,大幅提升了載荷下行運輸能力,能夠更好地支撐空間站運營;通過元器件的更改,提升了飛船研制自主可控能力。
不過,這艘升級改進的載人飛船的首次任務,卻不是送人,而是送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鄭偉:它實際上是一個有人船無人狀態的發射,它并不是一條無人船,它還要帶三個航天員回來的。這次上行的物資和載荷比以往都要多,因為載荷量大,要把這些載荷合理分配在飛船的各個位置,保證質心的位置和各種特性在一定范圍內就可以了,裝偏了就不滿足。因為載荷有的輕有的重,要保證飛船的質量特性仍然能夠滿足發射、逃逸、交會對接的要求,保證上天之后,控制系統的參數不用調,可以按原計劃去飛就行了,這個是需要下功夫的。
載人飛船以無人狀態發射,為了保證質心的平衡,上行的物資將代替航天員,“坐”在三個航空座椅上。具體怎么“坐”?科研人員想了一個簡單又實用的辦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鄭偉:因為上天的載荷原則上要求包都是軟的,外邊再做一個大的口袋,放到座椅里,因為座椅天然就是一個箱體的形狀,用航天員束縛帶把它捆好,還比較實用。
編輯|何小桃 杜恒峰
校對|許紹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