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5 15:34:58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肖芮冬
11月24日晚間,粵開證券發布了一系列公告,從人事變動、組織架構調整到大額資本運作,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公告顯示,公司正式開啟新一輪戰略布局,核心動作包括設立一級戰略協同部門、任命新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擬設立規模高達40億元的產業基金。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80后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被聘任為公司副總裁,這標志著研究業務在粵開證券內部戰略地位的顯著提升。與此同時,公司原聯席總裁、首席信息官雷杰因個人原因辭職。據悉其或將加盟平安證券。
在券商行業,研究業務通常被視為品牌的“擴音器”,而如今在粵開證券,它正逐漸成為業務發展的“發動機”。公告顯示,粵開證券決定聘任研究院院長羅志恒為公司副總裁。這一任命讓這位出生于1989年12月的經濟學家正式進入了公司的核心管理層。
履歷顯示,羅志恒擁有9年以上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他曾任職于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綜合管理部,擔任過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師,以及恒大研究院院長助理、首席宏觀研究員等關鍵職務。2020年,羅志恒加入粵開證券,并擔任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及總裁助理,現任公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羅志恒的晉升折射出當前證券行業的一種新趨勢。近年來,包括華西證券、紅塔證券、山西證券、五礦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均出現了研究人員走向管理層的情況。這一現象被市場解讀為“研而優則仕”的典型案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券商對研究賦能業務的迫切需求。
有接近粵開證券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此次晉升體現了粵開證券對研究業務的高度重視,研究支持業務的戰略導向更加明確。”
不過,擺在羅志恒面前的挑戰并不輕松。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粵開證券的研究人員數量僅為18人,體量相對較小。

在收入貢獻方面,2025年上半年,粵開證券的分倉傭金收入僅為68.79萬元。如何在人員精簡的現狀下,通過高管職權的提升來調動資源、擴大影響力,并將研究能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業務增量,將是這位新任副總裁需要解決的首要課題

此外,粵開證券還公告稱,因個人原因,雷杰向董事會辭去了公司聯席總裁、首席信息官職務。為了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公司授權總裁崔洪軍代為履行首席信息官職責,直至新任人選到位。據悉,雷杰擬赴平安證券任首席信息官。
如果說提拔羅志恒是粵開證券在“智力”上的加碼,那么擬設立40億元產業基金則是其在“財力”上的重注。公告顯示,公司全資子公司粵開資本將作為基金普通合伙人(GP)及執行事務合伙人,與上饒經開區招才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饒集團”)共同出資,設立“粵開(上饒經開區)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
該基金注冊于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總認繳規模達40億元。在出資結構上,粵開資本擬通過自有資金認繳出資不超過12億元,占比不超過30%;而上饒集團將出資不超過28億元,占比不超過70%。
據悉,這并非粵開資本首次與地方國資“聯姻”。記者了解到,2022年,粵開資本就曾與廣州凱得合作,發起設立了兩只總規模達20億元的基金,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及雙碳智造領域。粵開證券2025年中報數據顯示,粵開資本的基金規模實現同比增長,累計基金規模接近百億元。
對于此次與上饒國資的合作,粵開證券表示,本次交易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市場化基金募集機制。通過與上饒集團的合作,不僅可以擴大粵開資本的基金管理規模,提升市場影響力,還能增厚經營業績,實現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據悉,新設立的基金將重點投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型儲能、未來顯示、裝備制造等前沿行業領域。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8283414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