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8 11:01:01
繼多家頂級機構后,硅谷“風投教父”彼得·蒂爾旗下對沖基金清倉英偉達股票,持股規模大幅下降。此前,軟銀、橋水等也減持或清倉英偉達,多家知名機構均在第三季度對英偉達進行不同程度減持。英偉達市值14個交易日蒸發4.42萬億元,市場對AI股票泡沫的擔憂加劇。不過,仍有機構認為AI領域估值整體理性,目前尚未進入典型泡沫狀態。
每經編輯|杜宇
據媒體報道,繼“大空頭”原型邁克爾·伯里、橋水、軟銀、瑞銀之后,又一億萬富翁彼得·蒂爾出手,清倉了英偉達。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彼得·蒂爾旗下的對沖基金Thiel Macro日前發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持股報告顯示,已清倉所有英偉達股票。
彼得·蒂爾旗下對沖基金Thiel Macro日前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持股報告(13F)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該基金已清倉所持有的全部53.77萬股英偉達股票,這批股票原本約占該基金股票持倉總量的40%。截至9月底,該機構股票持倉規模從6月底的2.12億美元降至約7400萬美元。
圖片來源:WhaleWisdom.com
彼得·蒂爾被譽為硅谷“風投教父”,是PayPal的聯合創始人、大數據公司Palantir的聯合創始人兼早期投資人,以及Founders Fund的創始合伙人。
頂著這些光環,彼得·蒂爾對英偉達的清倉動作可能引發部分投資者警覺,但歷史上,在他2012年清倉臉書(現為Meta)后,該公司股價長期表現優異。此外,今年第三季度,他將部分資金重新配置至微軟和蘋果兩家科技公司,并非完全拋棄AI賽道。
彼得·蒂爾作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投資人之一,此舉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AI股票存在泡沫的擔憂。不僅如此,多家頂級投資機構集體拋售或看空英偉達,AI行情是否已見頂?
本月初,華爾街知名“空頭”邁克爾·伯里披露了對英偉達的大量空頭頭寸,邁克爾·伯里旗下對沖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披露的第三季度持倉報告顯示,該基金持有價值約9.12億美元的500萬股Palantir看跌期權和價值約1.87億美元的100萬股英偉達看跌期權(占其資產總值的80%)。

圖片來源:股票分析平臺Gainify
在蒂爾披露清倉英偉達股份的一周前,軟銀發布了最新財報,財報顯示該公司于今年10月份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英偉達股份,套現58億美元。
多家資管巨頭不約而同在今年第三季度對英偉達進行減持或清倉操作。
其中,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之一橋水三季度減持近472萬股英偉達股份。截至三季度末,橋水持有251萬股英偉達,數量相較于二季度末的723萬股降低65.3%。不僅如此,谷歌、微軟、Meta、亞馬遜等多只美國大型科技股都在第三季度遭橋水大幅減持。此舉顯示出橋水對英偉達等高價科技股的后市表現趨于謹慎。
軟銀近期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于今年10月出售了其持有的全部英偉達股份,套現58億美元。
此外,巴克萊、美國銀行、瑞銀集團、蒙特利爾銀行、匯豐控股、花旗集團等知名機構,均在第三季度對英偉達進行不同程度減持。
截至11月17日美股收盤,英偉達股價報186.6美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88%。公司市值為4.53萬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與10月29日的近期高點相比(當日股價為212.19美元),英偉達市值在短短14個交易日蒸發了62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2萬億元。

美國銀行此前發布的10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隨著人工智能(AI)概念股今年持續的強勁上漲,全球基金經理對AI泡沫的擔憂正上升至空前水平,54%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概念股已進入泡沫區域。
盡管多家機構選擇減持,但對于英偉達的未來走勢,不少機構仍持不同看法。
路博邁集團董事總經理、亞洲主題投資負責人溫演道發表觀點稱,當前AI領域的估值與資本支出基于扎實的財務表現,整體仍屬理性。盡管資本集中度提高及巨頭間相互依賴構成了潛在風險,但就目前而言,市場需求、產能、融資與項目執行之間仍保持著基本匹配。
景順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布萊恩·萊維特(Brian Levitt)表示,盡管當前市場確實呈現出一些類似泡沫的特征,但整體而言,目前尚未進入典型的泡沫狀態。他還強調,當今市場與20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時期存在明顯差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上海證券報、市場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