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3 18:51:06
每經編輯|金冥羽
8月13日盤后,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屹唐股份(688729.SH)公告稱,公司因認為應用材料公司非法獲取并使用了公司的等離子體源及晶圓表面處理相關的核心技術秘密,在中國境內以申請專利的方式披露了該技術秘密,且將該專利申請權據為己有,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金額為人民幣9999萬元。公司表示,本次訴訟不會對公司經營方面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也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最終實際影響將取決于法院生效判決結果。
屹唐股份在公告中稱,利用高濃度、穩定均勻的等離子體進行晶圓表面處理是公司的關鍵技術之一,相關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公司的干法去膠、干法蝕刻、表面處理及改性等半導體加工設備中。公司在該領域具備領先的原創性技術能力,并擁有相關技術秘密。被告應用材料公司招聘了曾在原告全資子公司Mattson Technology, Inc.(以下簡稱“MTI公司”)工作的兩名涉案員工。該兩名員工了解公司關于等離子體的產生和處理方法的核心技術,熟悉和掌握相關設備結構以及技術工藝。在MTI公司任職期間,該兩員工均簽署了保密協議,對包括涉案技術秘密在內的技術信息承擔嚴格的保密義務。證據顯示,應用材料公司招聘該兩名員工入職后,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份發明專利申請,其中主要發明人即為前述兩名員工,該專利申請披露了原告與MTI公司共同所有的涉案技術秘密。被告非法獲取和使用原告的技術秘密,并在中國境內以申請專利的方式披露了該技術秘密,將該專利申請權據為己有,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對原告的知識產權和經濟利益造成嚴重的損害。經查,被告涉嫌實行將使用涉案技術秘密的產品向中國境內的客戶進行推廣銷售的行為,進一步造成了對原告商業秘密權益的侵害。
公開資料顯示,屹唐股份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所需晶圓加工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面向全球集成電路制造廠商提供包括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干法刻蝕設備在內的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及配套工藝解決方案,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多種集成電路設備研發生產能力的平臺型集成電路設備公司,也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家同時具備等離子體和晶圓熱處理國際領先技術的集成電路專用設備公司。今年7月8日,公司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截至發稿,其市值約為676.23億元。
據公司招股書,公司成立近10年,其實際控制人為北京經開區管委會下屬的財政國資局。公司于2016年收購美國知名半導體設備企業MTI,MTI成立于1988年,聚焦在價值量占比近八成的前道芯片制造工序,曾先后突破半導體領域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以及干法刻蝕設備。
據應用材料公司官網,其是世界領先的美國半導體和顯示設備供應商,擁有超2.2萬項專利,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截至發稿,其市值約為1512.3億美元。
另據財聯社8月7日消息,應用材料宣布,公司加入蘋果和德州儀器,共同加強美國芯片制造業。正通過位于奧斯汀的工廠,向德州儀器在美國的生產基地提供美國產設備,用于制造為蘋果產品服務的基礎類半導體。計劃在亞利桑那州投資逾2億美元,建設一座先進制造工廠,用于生產半導體設備的關鍵組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月初,臺積電稱發現其先進制程芯片制造技術可能存在商業機密泄露,機密流向日本重要設備制造商東京電子公司。
經調查,此次事件約有10人涉案。其中1人為跳槽至東京電子的臺積電前員工,已被收押。他與過去在臺積電工作期間認識的先進制程研發人員取得聯系,從而獲得臺積電商業秘密。
有6人為研發中心人員,因在職期間通過網絡傳送2納米相關資料,已被臺積電調離原單位。
另3人為2納米試產人員,他們在居家遠程工作期間,違規連接內網,利用手機拍攝大量資料,至少將400多張制程整合技術照泄露給東京電子員工,證據確鑿,臺積電對他們直接開除并移交司法部門。檢方訊問后向智財及商業法院申請羈押獲批準。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金冥羽 杜波
校對|陳柯名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網(記者:閆峰峰)、財聯社、公開資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