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3 16:23:16
每經記者|陳利 每經編輯|陳柯名 陳夢妤
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圖文無關)
舊物業撤場了,然后呢?
濱江服務撤場一個月了,杭州萬固珺府小區并未如期迎來新物業。
今年4月,杭州萬固珺府小區業委會以“隔壁小區更低”為由,要求濱江服務將物業費從2.8元/㎡·月降至2.2元/㎡·月,不過濱江服務則以“降低物業費收費標準影響后續現場服務品質”為由不再參與續聘,并于6月30日準時撤場,小區由街道指定的臨時托管物業杭州磐石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磐石物業)接手。
但在經過20天的對外招標后,據“萬固珺府小區第一屆業委會”微信公眾號消息,由于“繳納保證金的物業企業不足三家”,小區新物業首次對外招標以流標收場,目前已第二次啟動對外招標選聘流程。
根據競標公告,新物業公司住宅物業費報價區間為2.20元~2.75元/㎡·月(不含能耗費),能耗費0.6元/㎡·月;商業用房則定價為4.6元/㎡·月,地下車位管理費最高限價60元/個·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已有多家物業企業因物業費收繳率低、物業費價格協商不一致等問題主動發布離場公告,但舊物業離場后,誰來接盤成了難題。
不到60萬元欠費,逼退頭部物業?
接連降價依然被解聘,物業費“降價潮”還在延續??有業主開始擔憂房企背景的物業公司
流標了
公開信息顯示,杭州萬固珺府小區位于錢塘區大江東新灣板塊,共8幢824戶住宅,于2022年12月交房。2024年12月24日小區業委會成立后,曾要求濱江服務把物業費從2.8元/㎡降至2.2元/㎡,砍價幅度達21.43%。
對此,濱江服務今年4月13日就發函表示,“對于小區業主委員會提出的物業費必須降價的要求,未達成一致,經綜合考量決定不參加小區續聘事宜”。
主要原因是“萬固珺府項目體量較小,項目總營收不高,物業本身存在經營困難,再降低物業費收費標準,肯定會影響后續現場服務品質”。
根據當時的工作聯系函信息,濱江服務將于6月30日退出小區物業服務管理。若業委會提前簽約新物企,則按照小區新物企合同簽訂生效之日,提前退出。
不過就在濱江服務發函后四天,業委會又再次發函詢問其是否參與續聘,得到的依然是濱江服務的“拒絕”。
每經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29日,小區臨時托管物業公司磐石物業進場,并與濱江服務進行了物資交接,期間相關物業費將按照最終選聘的新物業公司確定的標準執行。
業委會于7月10日迅速啟動新物業選聘,但20天的招標結果令人唏噓——僅獲得了兩家物業公司報名,未滿足其三家報名條件,最終流標。
據悉,目前業委會已啟動第二次對外選聘。如前所述,新物業公司物業費住宅報價區間為2.20元~2.75元/㎡·月(不含能耗費)。
來自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全國重點二十城物業服務均價在2.72元/㎡·月,而杭州作為熱點城市,以2.98元/㎡·月的價格緊跟3.51元/㎡·月的上海,物業費平均水平靠前。
“2.20元~2.75元/㎡·月的報價區間,對其他優質物企缺乏吸引力;小區規模小,固定成本分攤困難,可能加劇后續新進駐企業的成本壓力。”一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每經記者分析指出,而業主們與濱江服務的前車之鑒,也可能會讓其他物業公司望而卻步。
“業主買單”
除了杭州萬固珺府小區外,這一現象也發生在常州吟楓苑項目。
今年7月31日,中海物業常州分公司正式退出常州吟楓苑項目,標志著這家央企背景的上市物企與小區的三年合作走向終結。
在撤場公告中,中海物業明確表示“合同到期不參與招投標”,而業委會同步披露的公告顯示,首次招標因投標人數量不足宣告流標,在新物業入駐前,“為保障小區全體業主的正常生活,業委會暫時負責小區物業服務”。
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海物業、龍湖物業、金科服務等在內的多家物業企業發布主動撤場公告,開發商歷史遺留問題難以解決、談不攏物業費、收繳率低下,以及物業、業主、業委會矛盾激化等則成了撤場背后的普遍原因。
然而,舊物業退場后的服務“真空期”,對一些小區而言則可能是新挑戰的開始。
據南京當地媒體報道,南京月牙湖花園的業主們看著房價在物業撤場后半年內跌去25%,有人在業主群哀嘆“省三年物業費,虧掉50萬元首付”;徐州久隆鳳凰城物業撤場后,垃圾堆積成山,消防系統癱瘓;6月30日,綠升服務退出昆山華府莊園,但新中標物業最早8月19日才能進場,導致小區門崗空無一人、垃圾桶無人清理,業主不得不排班巡邏??
“品牌物業撤場后容易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一時半會兒沒有物業愿意接手,小區棄管、社區衰敗?!敝形镏菐靹撌既藯钗醣硎荆硪环N則是新的物業公司或將按照更低的價格、更低的服務標準來服務,“最終都是業主為資產(價值)損失買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包括萬物云、中海物業等在內的頭部企業正批量剝離低效項目,轉向高端市場或增值服務,典型如綠城“海豚計劃”、龍湖“善居計劃”等,這或將加劇剛需盤的“服務真空”,政府托底壓力增大。
比如成都南城都匯四期項目,在前期物業不續聘、新物業中標再放標后,4000余戶居民生活的社區即將陷入失管狀態時,高新區石羊街道與社區緊急協調金科服務作為應急物業入場,為小區業主提供服務。
而對于物業撤退引發的混亂,各地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整頓市場秩序。如哈爾濱市就在近日下發《物業服務2025~2026年質效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和《哈爾濱市住宅項目物業服務退出工作規則》,著力破解物業企業“只進不出”難題,對存在九類違規情形的企業分期分批清退。
泉州則自5月1日起實施物業“退圈”新規,建立物業企業退出全流程監管機制,將退出情形細化為合同期滿正常退出、合同期間提前退出及特殊情況退出三類,對物業服務企業退出流程作出嚴格規范,涉及啟動退出程序、交接準備工作、正式交接三個關鍵階段。
記者|陳利?
編輯|陳柯名 陳夢妤?杜波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