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07 10:34:57
多個看似與地產不想管的行業,原來已經總結出開店虧損仍然可以賺錢的秘技。
每經編輯|吳若凡
一說到“世界首富”,相信地球上一半的人都會馬上想到“比爾蓋茨”。
但其實關注了10月份國際新聞的人都知道,今年西班牙服裝集團Inditex的老板阿曼西奧·奧爾特加個人財富已經超過了比爾蓋茨,成為首富!(而且這是他第二次拿下“世界首富”皇冠)
你可能不知道Inditex集團,但你肯定知道Zara,聽說正是因為Zara、Massimo Dutti 等多個品牌的股票上漲,讓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貧困地區的阿曼西奧,個人財富增加到了795億美元,問鼎首富。
首富賺錢自然有他的道理,因為這個“殺手锏”,不僅Zara能在全球快速做開,學到其中秘訣的很多品牌,無論是賣咖啡的costa,還是賣化妝品的美素都能很快打開局面。而這個秘訣,正是這些非地產品牌,與“房地產”最有關系的一方面。
Zara把這招玩成“傍大款”
先拿首富旗下的Zara來說吧。喜歡Zara的人會覺得它家東西跟風快、設計更新快、物流送得也快。但Zara發展得好,一定離不開這個要素——選址!而且這個地點不只要高大上,也得距離國際大牌很近,兩類“大款”都得傍。
Zara在西班牙本土發展的時候,就總能進入人流密集的黃金地段。走向全球后,也選擇進入各大城市的黃金地段,而且離大品牌越近越好,雖然這也讓它花費不菲。
比如,Zara進入巴黎時,落地在巴黎歌劇院地區,這是巴黎最“昂貴”的地方;進入紐約時,搶進了第五大道666號(這是曼哈頓最貴的建筑之一),但也因為這些選址,讓Zara在國際化初期,能夠讓品牌形象“身價倍增”。
此外,更重要的是,Zara對后期運營的要求頗高,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資金成本都要相對可控。在控成本的基礎上,將店鋪選址放在黃金地段,則可更好享受到地段溢價,無論是人流穩定性、升值潛力,都有空間。
也正是這條“傍大款”的路線,讓Zara能在過去10年房地產帶來的財富積累期里,占到了先機,讓主打低價產品的品牌,可以在全球發展勢頭上,和范思哲、LV、GUCCI等奢侈大牌一較高下。
Costa說還有另一種玩法
但畢竟不是所有業態所有品牌都能夠定軍繁華中心,對于一些普通快消品實體店,比如咖啡館,它們如何“利用選址決定成敗”,可能會給更多快消品牌啟發。
以近年發展很快的一個咖啡店品牌Costa為例。邦地產曾向Costa亞洲區董事總經理Esteban具體了解過,它們選擇店鋪,第一原則“人流”,也就是說人氣最重要。第二個原則是“形象”,店鋪要漂亮。
而對于人流來說,咖啡店在選擇商店門店時,需要綜合考慮位置、交通、商場品牌、競品情況、商場規模等等。
但值得一提的是,咖啡店的人流,不一定是繁華都市中心那種高端人流,要知道中心商圈一個月的房租至少要幾萬元,算算一天要賣出多少咖啡才能打平房租呢?這還不包括人事費用和材料折舊。所以咖啡店的選址,要人流但也要租金便宜。
所以Costa一向選的除了城市地標性區域,還會傾向一些特色街角,這些地方也是人流集中的好地段。
但這里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如果商圈本身流量不是非常強大,那大型連鎖品牌的議價能力就不可小視。因為某種角度來講,品牌就是流量。比如costa這種品牌商品,本身就可以是引流產品,可以提升整個商業街區的流量。
而且如果是形成了品牌的商品,就可以在一家店選址失誤后,立即關掉,無傷大雅,繼續選擇發展最快的購物商場門店。
“不同的選址方式,帶給我們不同的考慮,一定程度上選擇就代表著一種商機。”costa上述負責人就表示。
開店虧損仍然可以賺錢的秘技
其實這個道理在很多行業都實用。再舉個栗子,比如看似“不沾邊”的化妝品行業。
化妝品行業的競爭只能用慘烈來形容,這是一個成本也或許能被壓到很低,但已經不再“一本萬利”的行業,因為它在營銷、渠道等方面的競爭非常驚人。如果能在很多想不到的細節,創造多一點價值,對于一個化妝品牌而言,或許就能節省很多成本,或者發現很多商機。
邦地產想到那家“讓化妝品護膚進入太空時代”的公司伽藍,乍一看它基本走的是“靠營銷”的路線,但邦地產具體了解了下,原來它還在專柜花了很多一部分成本。
從伽藍旗下品牌美素進駐過的專柜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特點——好位置大面積。位置一定要好,將專柜設在頂級的繁華路段,而且是化妝品區一線品牌區域。比如放在淮海路這種地段,想的就是讓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端、有檔次、質量好(所以美素旁邊總是香奈兒、蘭蔻這種一線品牌),其后才會有好口碑的傳播。
所以,地址和品牌形象、口碑傳播,其實都是有直接聯系的,國內化妝品牌想快一點打入化妝品高端品牌行列,地段取勝,不可不用。
的確,現在電商沖擊如此強烈,很多品牌想要取勝,就要大力做消費體驗,但一旦落到實處,越來越貴的材料、人力、店鋪等各種成本會接踵而至。
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要更小心,第一步“選址”更是致命。很多時候,這不止決定業務是否能繼續、是否進行得好,放在房地產投資角度,一旦業務不行,能夠憑借較好的選址,通過租賃轉租等方式做二房東賺錢,或取得其他一些房地產投資的溢價收益,豈不很好。
邦爺在十幾年前認識一個到處給便利店開店找門面的中介,這個中介如今什么都不干,每年照樣有幾十萬收入,就因為他當初低價租了很多門面,如今又高價轉租出去。光租賃轉租的差價,就可以讓他一年賺幾十萬。對很多開店的人來說,如果選擇的店面位置好,將來經營就算是虧損,把門店轉租,也能賺到不錯的收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邦地產立場。
希望此文能對您有所幫助,更多問題可以加入邦地產粉絲群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