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4-01-02 09:36:34
展望2014年,在全社會融資成本很難顯著下行的背景下,資金面偏緊的格局將持續,再加上IPO發行所帶來的天量供應壓力,不排除滬指階段性擊穿1849點中期底的可能。
新股融資突破3000億元
在資金利率繼續高企、宏觀經濟低位運行的預期下,市場制度方面的變革有可能成為左右A股2014年運行的最大變量,其中,新股發行重啟的影響無疑最為顯著。結合申請發行公司的數量以及對過往融資數據進行統計,預計2014年新股融資規模有可能超過3000億元,將給整體市場特別是小盤股帶來一定負面壓力。
中國證監會于2013年11月30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標志新股發行重啟拉開序幕。由于直接作用于供需層面,新股發行重啟對股市的重要影響不言而喻。首先,新股發行重啟會導致市場籌碼供給的增加,從存量資金博弈的角度看,會分流當前市場資金。其次,新股發行重啟會改變當前A股市值分布結構。統計顯示,目前A股市場中,金融、能源等傳統行業市值占比接近75%,新興成長行業市值占比僅有25%左右,相對于成熟市場,A股新興成長股占比明顯偏低。在新股發行重啟后,新興產業股票預計將獲得資源傾斜,有利于改善A股市場當前并不合理市值結構。最后,由于同質性較強,上市新股的增多也將下壓小盤股的稀缺性溢價。
不難發現,新股發行重啟將顯著影響2014年股市,而具體影響程度則應該視融資規模、節奏而定。統計顯示,目前排隊申請發行的企業約為760家。一方面,結合歷史數據,預計中小板、創業板和主板公司的個體平均融資規模分別為3.5億元、2.5億元和10億元。當然,這其中不包括中國核電、中鐵物資等“航母”型擬上市公司。將上述歷史數據與申請上市公司數量相結合,可以得出2014年初步的新股融資規模上限。
另一方面,在上述760家申請上市公司中,2014年不排除主動撤交發行資料以及審核未通過的公司,還有一些公司的IPO時間可能會遞延到2015年,這意味著融資規模的上限需要打一個折扣。
在結合上述兩方面因素后,預計2014年新股發行實際融資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但超過3500億元的可能性較小。
物價上漲3.5%-4%
2014年我國物價將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首先,從供給端來看,要素價格將全面上漲。從勞動力價格來看,隨著城鎮化推進和勞動法趨嚴,越來越多農民工與城市職工享受同等社會保險福利待遇,非工資費用部分也將保持較快增長。上述變化無疑給勞動力價格帶來較大的上漲壓力。除勞動力、資本外的資源稀缺性將越來越顯著,特別是具有供給剛性特征的土地、水、環境等,這類資源價格面臨較大上升壓力。特別是土地資源,過去土地價格上漲主要集中在城市內部,特別是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兩類,而城市內部的工業用地、城市外部的農用地并不值錢。未來,農用地、工業用地價格上漲將是大概率事件。拋開城鎮化背景下人多地少的供求長期矛盾不談,2014年政策方面也有可能出現催化。
其次,豬肉價格在2014年年中可能重回上升通道。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再次強調加快農村小康和糧食安全,要求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預計2014年玉米等農產品的價格可能迎來普漲,豬飼料價格可能受此帶動大幅上漲,不排除2014年豬肉價格出現2007年或2011年那樣的大漲,屆時可能明顯抬高2014年部分月份的CPI值。
再次,歐美國家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美國、日本繼續復蘇勢頭的同時,歐元區經濟增速將會達到1.3%,扭轉上年停滯局面。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勢必為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動力。這些數據顯示世界經濟趨向全面復蘇,推動大宗商品需求重新旺盛起來。此外,2013年,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跌落,這些商品價格的較大幅度跌落,為新一年內的價格反彈,提供了一定空間。大宗商品價格會出現震蕩上行趨勢,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顯現,帶動部分上游工業品價格上升。
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預計2014年CPI漲幅在3.5%-4%左右,較2013年有所擴大。但國內經濟增速平穩、不動產價格過快上漲勢頭得到控制和翹尾因素回落,CPI漲幅過快,超過4%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在勞動力成本上升、油氣電等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等因素帶動下,當前我國通脹水平的“底部”可能已經抬高。“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除非出現經濟明顯下降導致短期的通縮風險之外,我國將長期面臨一定的通脹風險。
國際金價跌穿1000美元
2013年的黃金市場遭遇有史罕見的“滑鐵盧”,年內國際金價從最高1693美元/盎司跌至最低1179美元/盎司,全年跌幅達28%,打破了連續12年的上漲記錄。其中,4月12日、9月12日、10月11日、11月20日、11月26日,國際金價斷崖式下跌,一度觸發了交易所的熔斷保護機制。在此期間,“QE退出”削弱金融屬性的利空在搖擺不定中不斷消磨投資者的信心,國際大行則不時唱空落井下石,對沖基金多頭持倉大舉削減更使金價雪上加霜。
在“QE退出”的靴子終于落地之后,市場幾乎已經達成一致預期——2014年貴金屬依然是熊市,唯一有分歧的地方在于跌幅多大、底部在哪。回顧2013年國際金價表現,1200美元關口年內兩度遭遇空頭強攻擊穿,一次是6月28日,受伯南克表示最早2014年年中會結束購債利空影響,金價大跌,最低跌至1179美元;一次是12月19日,QE削減確定,金價最低跌至1195美元。但很快多頭便東山再起,使金價重新在1200美元一線企穩。可見,1200美元支撐強勁,因這一位置為多數投行所預測的黃金成本區間的上沿,而以“中國大媽”、“印度大嬸”為代表的黃金多頭則主導了金價的反彈。
但2014年黃金價格重心繼續下移是大概率事件,1200美元關口徹底告破只是時間問題,繼續向下整數關口1000美元處或構筑2014年金價底部,且年內可能出現跌破1000美元的情況。
首先,美聯儲退出QE仍是2014年金價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從目前公布的較小的QE削減規模以及何時徹底終止QE未有明確時間表來看,QE縮減本身的影響力可能有限,但是其代表著美國將正式的進入貨幣收緊的周期。貴金屬作為信用貨幣超發的對沖工具,在貨幣緊縮的時代中價格運行規律必將是一個熊市過程。此外,未來美國經濟復蘇有望持續,美債收益率預計將持續走高,美元指數在利率回升推動下也將逐步走強,這將使得金銀價格在中長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其次,黃金“成本支撐說”將修正。金價之所以在1200美元關口具備較強支撐,主要在于“成本支撐說”,之前各大投行推出的黃金成本區間為1000-1200美元,但這一說法已經遭到很多分析人士的質疑,根據相關機構研究金礦開采成本有的低至900美元。一旦1200美元的關口果真告破,那么1000美元整數關口將成為下一輪多頭防守的陣地。
第三,黃金市場投資需求趨弱。貴金屬的需求分為有效需求和投資需求,ETFs、零售投資(金條、金幣)和央行儲備等投資需求對于金價波動起主導作用,但投資者對黃金的做多興趣逐步降低。從全球黃金、白銀ETF基金持倉上不難看出,貴金屬ETF已經出現了相當大規模的流出,尤其是代表黃金市場最大的ETF基金SPDR幾乎形成斷崖式出逃。同時,從目前CFTC持倉數據看,非商業多頭勢力不斷減弱,而總持倉卻沒有太多的下降,也說明了市場對于未來貴金屬價格的預期并不樂觀。(本報市場新聞部)
原文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02/c_125944648.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