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27 20:14:03
每經記者|付克友 每經編輯|程鵬 廖丹
一場17年來最大的火災,讓香港市民徹夜難眠,也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搜救工作正在展開,我們祈愿傷亡人數不再上升。
這場發生在大埔宏福苑的火災,火警在短短4小時內升至五級,速度之快、傷亡之慘重,令人震驚。這場悲劇不僅是一場事故,更如同一面鏡子,照見城市更新中的安全之痛。
據悉,宏福苑這個超42年樓齡的小區正在大修。香港房屋委員會官網顯示,它屬于“居者有其屋”屋苑,是香港公共房屋的一種。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這樣的老舊小區及維修項目并不少見。它是香港住宅高容積率的一個縮影。
據報道,宏福苑有8座樓,每座31層,每層8戶,全苑共1984戶,實用面積在40至44.9平方米。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宏福苑人口總數為4643人,其中超過三成(36.6%)為65歲及以上的老人。這樣的密度和人口結構,使得火災發生時疏散難度陡增。
事實上,不只是香港,住宅的“老齡化”,伴隨人口的老齡化,是越來越多城市面臨的共同挑戰。如何以安全為核心推動城市更新,也是所有城市都必須破解的課題。
城市更新的目標是通過維護、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設施等方式,讓城市更宜居、更便捷、更美麗,更有活力。過程中,既要注重外在形象的提升,讓城市“面子”光鮮,更要關注居民的生活體驗,讓“里子”舒服。而在所有美好愿景之中,安全,必須是重中之重,是不可動搖的基石與前提。
安全,至少體現在三個層面。
一是材料安全。要求建材、輔材及工具設備必須嚴格符合阻燃、環保等安全標準,從源頭杜絕火災等風險。
在香港這次火災中,竹棚架與防護網成了火勢迅速蔓延的主要通道。之所以還采用竹子搭建各類棚架,除了靈活輕便,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相比鋼制棚架,它的成本更低。前些年,香港雖已推動金屬棚架替代竹棚的政策,但新政僅覆蓋半數新建公共工程。
另外,違規易燃材料的使用可能是火勢蔓延的關鍵推手。香港警方調查發現,建筑物外墻有保護網、防水帆布、塑料布,疑未符合防火標準,另有一座未波及的大廈每層電梯大堂窗外都有發泡膠包封,易燃且可能加速火勢蔓延,不排除發泡膠是火勢迅速蔓延的原因。香港警方據此拘捕了相關工程公司的3名負責人。
二是過程安全。在漫長的更新周期中,需建立嚴格的施工監管與風險預警機制。
對于城市而言,更新是一個長期過程。香港這場火災發生在為期兩年的大廈維修期間。宏福苑于2024年7月進行大維修,根據維修時間表,樓棟外圍竹棚架本計劃于2026年3月至6月陸續拆除。也就是說,在長達近兩年的施工周期里,易燃的竹棚架和防護網將始終環繞居民樓,這種“邊住邊修”的模式,本身暗藏巨大安全隱患,值得后來者警醒。
三是結果安全。不僅要消除既有隱患,更應具備長期的、可應對突發事件的安全韌性。當然,宏福苑的居民還沒有等到小區更新完成的那一天。本是改善居住環境的民生之舉,卻成為一場生命之殤,實在令人悲痛。
痛定思痛,可以預見,這場火災必將推進香港在城市更新中以“安全優先”為核心的邏輯重構,比如全面取消竹制棚架而改用鋼架,將棚網阻燃、易燃材料限制等納入強制標準,優化施工模式,填補監管空白,強化監管力度等。
同時,這場火災也為更多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安全問題敲響警鐘。它警示,在現代化的城市面容下,老舊社區的安全防線可能會出現裂痕。而每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繁華的天際線,更體現在尋常巷陌里的安全感。
記者|付克友
編輯|程鵬?廖丹?杜恒峰
校對|金冥羽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