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14:42:46
11月10日至14日,醫藥生物指數反彈,創新藥及港股醫療表現突出。富祥藥業領跑但受鋰電材料價格影響大,必貝特-U跌幅最大,核心管線進展較為緩慢。港股18A首例反向收購案有了新進展,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合并或提升競爭力。此外,派格生物首個產品獲批但GLP-1賽道競爭激烈,復宏漢霖新藥啟動II期臨床,適應證為胰腺導管腺癌。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
一周行情
11月10日至11月14日,醫藥生物指數上漲2.19%,跑贏上證指數2.65個百分點,結束近2個月的低迷行情。創新藥(BK1106)周內上漲4.93%;恒生醫療保健業指數(HSCICH)周內上漲7.18%;港股創新藥ETF(513120)周內上漲5.90%。
一周點評
上周醫藥板塊結束調整強勢反彈,創新藥及港股醫療表現尤為亮眼,顯示市場對政策擔憂有所緩解,風險偏好顯著回升。當前醫藥投資需把握兩大主線:一是緊跟創新藥械及產業鏈的估值修復機會,醫保談判等政策落地有望成為持續催化劑;二是警惕缺乏基本面支撐的概念炒作,回歸企業核心技術與商業化能力。港股醫藥流動性敏感度高,反彈彈性更大,但波動性也需警惕。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具備全球創新實力及出海進展的龍頭企業,利用市場情緒波動進行布局。
富祥藥業主要從事抗感染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在技術同源的基礎上,拓展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的應用領域,大力發展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業務和拓展合成生物學微生物蛋白業務。富祥藥業上周領跑板塊,但其股價走勢與醫藥概念沒太大關系,而與核心鋰電材料六氟磷酸鋰價格短期快速上漲緊密相關。這類產品價格具有周期性,如果未來供需關系發生變化導致價格回落,可能會影響公司的盈利預期。
上周跌幅最大的必貝特-U,是今年10月底登陸科創板的創新藥公司。今年6月底,必貝特首款產品伊吡諾司他(用于r/r DLBCL)獲批上市,是國內唯一自主研發獲批用于r/r DLBCL的創新藥,針對CAR-T和雙抗治療失敗患者ORR(總緩解率)達67%以上,填補高難治人群治療空白。其余核心管線(BEBT-209、BEBT-109)需至2027年才有望上市,且BEBT-209 III期臨床入組進度較為緩慢(目標330人僅入組63人),缺乏短期可落地的后續產品支撐。
一周IPO動向
港股18A首例反向收購案新進展:嘉和生物披露私有化計劃
11月14日,嘉和生物藥業(開曼)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和生物”)再次向港交所提交有關建議合并的上市申請。今年4月15日,嘉和生物向港交所提交有關建議合并的上市申請,該招股書目前已失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文件內容涉及一項需獨立股東批準的私有化建議或重大重組計劃。公告顯示,該文件包含董事會函件、上市規則獨立董事委員會函件、收購守則獨立董事委員會函件及獨立財務顧問函件等多項材料,涵蓋對本次交易的意見及評估。
嘉和生物于2020年登陸港股市場。2024年9月13日,嘉和生物與億騰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騰醫藥”)訂立合并協議。億騰醫藥擬通過換股方式反向收購嘉和生物,這是港股18A(依據修訂的《主板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首例反向收購案例。
嘉和生物主要從事腫瘤及自體免疫藥物的開發及商業化。今年上半年,嘉和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224.5萬元,同比增長122.84%;期內虧損5437.3萬元。億騰醫藥曾四次遞交H股發行上市申請。
“該建議合并將帶來多維度的優勢互補,形成顯著的協同效應,包括研發能力與商業化平臺的互補、產品管線與市場拓展的協同、財務資源的優化整合。該建議合并將有望實現‘研發驅動’與‘產品商業化’的雙向賦能,在研發、銷售、生產、財務等環節的深度整合,預期將提升集團的市場競爭力。”嘉和生物2025年半年報中稱。
一周臨床試驗動向
根據醫藥魔方提供的數據,11月10日至11月1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共披露94條臨床試驗登記信息,其中37條為處于臨床試驗II期及以上的創新藥新登記臨床試驗信息。
當周,有3款創新藥獲批。
數據來源:醫藥魔方提供
派格生物首個產品獲批上市,GLP-1賽道已有16個玩家
11月1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官網顯示,派格生物的維培那肽注射液(派達康)上市許可申請已獲批準,適應證為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今年5月,派格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在此之前,其也曾嘗試登陸資本市場,不過以失敗告終。2021年8月,派格生物向科創板遞交招股書,計劃募資約25.38億元,但經歷兩輪問詢后,公司于2022年撤回IPO申請。
從業績層面看,派格生物此前連續虧損。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派格生物分別虧損2.79億元、2.83億元、9362萬元。
維培那肽是派格生物獲批的第一款產品。派格生物曾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未來數年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產品的成功獲批及銷售。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盡管GLP-1藥物市場前景廣闊,但競爭異常激烈。摩根士丹利研究團隊發布的一份研報中提到,諾和諾德和禮來在GLP-1類“減肥神藥”市場上仍保持著雙巨頭的競爭態勢,二者合計市場份額高達84%。
據派格生物招股書,在中國及美國,基于GLP-1的2型糖尿病及/或肥胖癥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魯肽、艾塞那肽緩釋劑、阿必魯肽、杜拉魯肽、利西那肽、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德谷胰島素/利拉魯肽及甘精胰島素/利西那肽。截至2025年2月28日,中國已獲批16種GLP-1受體激動劑,超過20種GLP-1受體激動劑候選藥物正在進行2型糖尿病治療的臨床試驗。
復宏漢霖HLX43啟動II期臨床,適應證為胰腺導管腺癌
根據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數據,復宏漢霖一項評估HLX43(抗PD-L1的ADC)在晚期胰腺癌受試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期臨床研究已啟動。臨床試驗登記號為CTR20254319,首次公示信息日期為2025年11月14日。
HLX43是一款靶向PD-L1的ADC(抗體偶聯藥物),也被稱為“潛在同類最優(BIC)的廣譜抗腫瘤ADC”。本次試驗主要目的是評估HLX43在晚期胰腺癌中的臨床療效,目標入組100人。
11月2日,復宏漢霖公布了其PD-L1 ADC HLX43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關鍵更新數據,展現出同類最優(Best-in-Class)和疾病領域最優(Best-in-Disease)的雙重潛力,有望為肺癌患者帶來突破性治療選擇。與此同時,治療胸腺癌獲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在宮頸癌、食管癌等更多實體瘤領域的概念驗證數據即將讀出。
胰腺導管腺癌是最常見的胰腺癌癥,占所有胰腺癌病理類型的90%,5年總生存率較低(約9%)。目前,手術是唯一能夠治愈胰腺癌的治療方式。然而,由于胰腺癌往往在晚期才被發現,確診時僅有15%至20%的患者適合進行手術治療。化療仍是所有階段胰腺癌的主要輔助治療手段,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短期預后。因此,提高治療效果和降低治療毒性是當前胰腺癌臨床試驗和基礎研究的重要目標。
近年來,臨床專家和科研人員都在不斷尋找戰勝“癌王”的辦法。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華東理工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共同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研究論文。研究發現,通過激活NeuroD1或藥物誘導,可使胰腺癌細胞發生轉分化,這揭示了一種潛在的治療策略,即通過將腫瘤細胞重新編程為侵襲性較低的狀態來減輕其惡性程度。
北京又一年的冬天開始了。2025年立冬第二天,段睿去了天壇醫院附近,院門口兩側的樹葉子還有秋天的感覺,紅黃綠夾雜在一起,在風聲呼嘯中輕輕搖曳,像丈夫蔡磊現在的樣子。
6年前,蔡磊確診漸凍癥,次年決定傾盡所有資源投入攻克該病,將此視為“最后一場創業”。于是,“中國電子發票第一人”、京東集團前副總裁蔡磊,成為中國最知名的漸凍癥抗爭者,有人稱他為讓中國漸凍癥藥物研發提速的“孫悟空”——與其等死,不如戰斗,縱使不敵,也絕不屈服。
為了給科研團隊提供巨額經費,2022年,段睿做出一個決定,她離開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成為破冰驛站的老板兼主播。過去三年,她幾乎每晚都站在鏡頭前,兩個巨大的柔光燈一亮,肩負起很多人的希望。
在蔡磊還沒喪失語言能力時,他總是寬慰妻子,“不會失敗”“你太累了”。現在他病情惡化,不得不搬到醫院附近被專人照護。漸凍癥是世界五大絕癥之首,沒有醫生能提供蔡磊病情進展的時間表,包括直播間里的觀眾在內,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情況只會更壞。
對于段睿,“救命”的念想早已滲進心里,“你們被困住了,但這個屋子里有一把鑰匙,把它找到了就可以不死了,你會怎么樣?你一定得去找鑰匙啊!你即使在死前找不到,也會讓后面的人,快些找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