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收官“十四五” 謀篇“十五五”|營商環境“進階”:成都成為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紅星新聞 2025-11-04 17:58:23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市場主體和市民獲得感為重要評價標準,打造投資貿易便利、行政許可便捷、要素獲取容易、政策精準易享、法治保障完善的利企便企新高地,加快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的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4年底,成都全市經營主體總量達395.74萬戶,較2020年增加103.64萬戶,市場主體“蓄水池”持續擴容;民營經濟增加值1.18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32.5%,民營企業“主力軍”作用凸顯。“十四五”以來,全市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5家、年均增長56%,境內外上市公司153家、居中西部第一……這既是企業在成都蓬勃發展的活力寫照,也是成都營商環境持續進階的生動注腳。

10月28日,成都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2025年度創新城市”,并在“公共服務優化”“權益保護健全”兩個維度指標表現優異,再度擦亮成都“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回顧這五年,從政策迭代到服務升級,從要素保障到生態構建,企業的獲得感、市場的活躍度、城市的競爭力,印證著城市營商環境“進階”實效,成都也始終與企業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全方位變革、全領域突破、全周期優化,讓營商環境成為城市發展的“金名片”。

▲2025年10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4-2025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在北京舉辦發布儀式,成都獲評“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城市”圖據視覺中國

理念之變:

從“被動應答”到“主動問需”

“以前是企業追著政府跑,現在是政府圍著企業轉。”扎根成都近10年的成都市易沖半導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琦,對“十四五”期間成都營商環境轉變感觸深切。這種轉變的核心,是政府服務從“行政思維”向“用戶思維”的革新,也是“有需必應、無事不擾”從落地到執行的全面展現。

“現場訴求都獲有效回應,超預期!”10月30日下午,湯琦在參加完“進解優促”面對面——集成電路專場座談會后,再次對政府的高效服務給出“好評”。而此類政企交流活動,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已經形成了常態——每周有擔任“鏈長”的市領導接待,每天有局長坐班,以“面對面聽意見、實打實解問題”推動服務從“單點突破”到“共性解決”。

▲2025年10月30日,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舉行“進解優促”面對面——集成電路專場座談會 圖據視覺中國

事實上,這種主動服務并非偶然,更是源于系統化的機制建立。成都以“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為著力點,構建“1+1+15+N”政企服務體系,整合總專班、行業專班與區(市)縣力量,實現龍頭企業“全部進”、重點企業“重點進”、其他企業“按需進”,并建立24個政企聯絡群覆蓋7509家重點企業,部門負責人24小時在線回應訴求。

“營商環境優化本質是政府角色重塑。”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營商環境專業首席研究員王沙表示,成都以“進解優促”將“企業至上”轉化為可感知服務,從“坐等訴求”到“上門問需”的轉變,正是營商環境的珍貴溫度。截至2025年10月,成都各級部門累計走訪企業15.9萬戶,收集訴求4.19萬個、解決4.16萬件,企業滿意率始終超95%。

理念之變還體現在政策長遠考量上。“從1.0版‘建體系夯基礎’到7.0版‘優服務強園區’,政策迭代折射政府理念革新與重心轉移。”王沙指出,成都營商環境年度政策呈現“從集成改革到精準賦能”特點,實現“對標跟跑”到“創新領跑”升級。“十四五”期間,成都年均推出一版政策體系,完成“補齊短板—打造標桿—生態賦能”三級跳,政策制定徹底從政府“有什么、給什么”轉向企業“需什么、給什么”。

路徑之變:

從“單點服務”到“多元助力”

“現在網上辦稅只需動手指,不用跑大廳,太方便了!”成都市鑫源嘉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冉再雄的體驗,印證了成都營商服務路徑的多元化變革。“十四五”期間,成都以數字化為引擎、常態化為目標,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全域全程覆蓋的服務體系,讓企業辦事更便捷、發展更高效。

線上平臺的迭代升級,讓“一網通辦”從承諾變為現實。依托智慧蓉城建設,成都打造了“惠企政策一碼查詢”平臺,歸集全市529個政策文件、3000余項政策事項,通過AI智能匹配,實現政策“精準找企業”。成都電科星拓作為一家芯片設計初創企業,缺乏傳統抵押物,憑平臺“創新積分”2個月獲1000萬元“積分貸”,及時投入研發。與此同時,“蓉易貸”平臺匯聚111家金融機構,累計放款超340億元;“科創通”平臺鏈接4萬余家科技企業與2600余個創新平臺,為科技企業提供創新要素聚合、創新轉化等一站式服務。

▲蓉易貸發布(資料圖片)

“通過數字化賦能智慧城市治理優化營商環境,成都正壯大市場主體、夯實發展基礎。”對此,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湯繼強評價道。

線下服務的精準供給,則讓政企溝通“零距離”。“我們創新升級‘1+7+365’鏈式護航服務機制,實現對企業的全周期陪伴、全要素響應。”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張實睿介紹道,通過常態化組織“民企會客廳”線下政企交流活動,實現“365天專班全程陪伴”,隨時聽取企業訴求、及時跟進推動解決,實現服務“不打烊”、響應“零時差”。

監管方式的創新,實現了“有效監管”與“無事不擾”的平衡。針對多頭檢查問題,成都推出“一碼檢查”平臺,整合800項檢查事項、3萬余名執法人員信息,接入400萬家經營主體。金糧糧油購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云波對此贊不絕口:“以前一年十幾次檢查,現在‘亮碼入企’,重復檢查少了,企業能專心搞生產了。”截至2025年10月份,全市開展“亮碼檢查”2.5萬次,企業滿意率超99%。

從線上“一鍵響應”到線下“面對面”服務,從效率提升到監管創新,成都的服務路徑日益多元。這種變革不僅節約了企業成本,更提升了城市涉企運轉效率——企業開辦審批時限壓至0.5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最短20個工作日,依申請類政務服務100%“最多跑一次”,一系列數據印證著“成都速度”與“營商溫度”的不斷升級。

生態之變:

從“生存保障”到“發展賦能”

“在成都,我們不僅成功創業,更找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成都空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浩坦言,企業從幾個人的團隊發展到近百人的企業,公司產品及技術成功躋身國際一流水平,離不開這里“有人才、有政策、有場景、有服務”的完整生態。“十四五”期間,成都營商環境建設實現從“解一時之困”到“育長遠之勢”的跨越,通過深入推進政務、法治、市場、要素、開放“五大環境”建設,全力為企業拓市場、降成本、搭平臺、給場景,推動企業從“活下去”向“長得好”轉變,帶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圍繞“融資貴、用地難”等痛點,成都打出要素保障“組合拳”。通過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推動金融機構為20.27萬戶市場主體授信放款超3900億元,重點項目用地實行“保姆式”服務,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實現100%標準地供應,“蓉易用”場景、“數據公園”、科研成果線上超市相繼落地,全面優化數據、技術等新型要素供給。同時,成都還構建城市、行業、企業三級場景體系,累計發布場景需求1089個、供給712個,推動超5000家企業對接。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十四五”期間,成都以法治為核心保障,推動監管從“剛性約束”向“柔性治理”轉變。“成德眉資首創都市圈‘決定+條例’協同立法,推進市場準入、政務服務、監管執法‘同城化’,如市場主體異地登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共享。”王沙認為,這一創新在全國來看表現亮眼,是成都營商環境品牌的差異化內容。此外,成都推行專用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覆蓋40個領域、開具2.09萬份報告,替代62萬份證明,且實現成渝地區互認。對此,成都智元匯董事長鄧波感慨:“穩定的法治環境給了我們定心丸,讓我們能放心投入研發,去年公司在中亞市場的布局就得到了全方位法律支持。”

產業生態的不斷完善,讓企業發展“抱團取暖”。成都以“鏈長制+專班”推進16條重點產業鏈建設,培育形成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11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華鯤振宇聯合四川華豐、成都云騰等本土企業推動服務器國產替代,全年帶動產業鏈規模破300億元,“蓉商出海”帶動1700余家企業通過26場活動對接海外資源,空中客車成都公司正引領本土企業融入全球供應鏈。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了充沛的“陽光雨露”。“十四五”期間,成都經濟總量預計突破2.5萬億元,人均GDP超1.5萬美元;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實現“六連升”至第23位,GaWC世界城市排名升至中國大陸第5位;境內外上市公司達153家,均居中西部首位。

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領館官員到訪成都規劃館,考察了解成都營商環境及投資環境(資料圖片)

“從普適改革到痛點破解,從被動響應到主動賦能,從指標對標到服務發展,從效率提升到生態構建,成都營商環境始終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進行迭代升級。”在王沙看來,成都營商環境變革正在具象化為政府對企業訴求一次次“照單全收”的真情回應。

面向“十五五”,成都正推動營商環境從“便捷服務”“控制成本”向“生態賦能”迭代升級。這座既宜居宜游又宜商宜業的城市,必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優質的服務,讓更多企業在這里扎根生長,讓民營經濟的“熱帶雨林”更加枝繁葉茂,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陳學志

責編 馬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