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0-31 21:54:09
如今,廣州機場正面臨雙重機遇:擴建打開了客貨運增長的“物理空間”,而早在2020年民航局的規劃中,就將今年定為“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時間節點。換句話說,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正被給予規模和功能提升的“雙重支持”。利好疊加下,廣州是否還有重回第一的可能?
每經記者|楊棄非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803875
歷時5年,擴建后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終于對外亮相。
當地媒體用多個“第一”來形容這座機場——T3航站樓和第五條跑道投運,讓廣州機場成為中國民航首個擁有5條商用跑道的機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的使用需求,也使其被外界冠以“全球最大單體機場”的稱號。
這是廣州近年來再次因機場走入聚光燈下。2020年,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問鼎全球第一,一度超過美國亞特蘭大機場,隨后又連續3年實現全國年旅客吞吐量“三連冠”。直到去年被上海反超,降至全國第二。
如今,廣州機場正面臨雙重機遇:擴建打開了客貨運增長的“物理空間”,而早在2020年民航局的規劃中,就將今年定為“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時間節點。換句話說,廣州國際航空樞紐正被給予規模和功能提升的“雙重支持”。
利好疊加下,廣州是否還有重回第一的可能?
此番廣州機場擴建可謂等待已久。
伴隨2018年T2航站樓啟用,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迎來新一波增長。2019年,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7337.8萬人次,首次突破7300萬人次大關,增速為5.2%,高于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二的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3航站樓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當時,就有聲音指出,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逼近2035年設計容量的八成。而根據白云機場此后回應,其T1、T2航站樓按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3500萬人次和4500萬人次設計,共計僅8000萬人次。
更顯尷尬的是,對比2019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四機場所在城市,彼時京滬第二機場均已投運,成都第二機場距離投運也僅剩一年時間,廣州則成為唯一以白云機場一己之力支撐一市旅客吞吐量的城市,選址佛山的廣州新機場,要等到2024年,才獲得國家立項批復。
到了2020年,廣州白云機場迎來旅客吞吐量首次登頂。有分析稱,這一方面是由于此前位居“冠亞軍”的北京、上海,因“雙機場”造成了旅客分流,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大灣區機場群的結構性支撐,部分香港機場旅客分流至廣州。

而在連續保持全國首位3年后,2024年,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再次被上海浦東機場反超。不過,拉長時間線來看,廣州機場在近幾年顯露出更強的增勢——
上海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2024年剛恢復至略超過2019年的水平,為7678.7萬人次,廣州機場則已經再邁過三個千萬大關,達到7636.5萬人次,二者所差無幾。

今年,廣州機場增勢不減,前三季度完成旅客吞吐量達到6109.8萬人次,增長8.4%。若按此增速,今年內將有望突破8000萬人次。而這已到達此前T1、T2航站樓設計年旅客吞吐量的極限。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還被賦予了更高的期待。早在2020年,廣州白云機場新一份總體規劃修編獲民航局批復,被定位為引領粵港澳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撐交通強國戰略的國際航空樞紐——
機場將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380萬噸規劃,2045年則將進一步提升至旅客吞吐量1.4億人次、貨郵吞吐量600萬噸。
隨著擴建工程完工投運,廣州機場已打破年旅客吞吐量設計“天花板”,從硬件上實現了接近既定目標的可能。
但對于廣州而言,機場擴建帶來的不只是人流的增長空間。
今年前三季度,廣州外貿進出口額為9236.77億元,增速達到12.5%,在五強城市中排名居首,其中出口增速高達21.2%,成為主要拉動項。今年以來,廣州出口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通道。

而跨境電商無疑是重要帶動環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州跨境電商保持兩位數增長,進出口額高達1691.2億元。其中,作為廣州最具代表性的跨境電商企業之一,希音8月在全球時尚服裝類別訪問量蟬聯榜首(數據分析平臺Similarweb統計),谷歌搜索量單月同比增長25%。
廣州機場的航空貨運能力提升,則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容器”。
北京臨空國際技術研究院院長馬劍指出,航空物流一般用于滿足高附加值、高時效性的運輸需求。而跨境電商對時效的高需求,推動其在航空物流中的比重不斷上升。
以廣州為例,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航空運輸研究所的尤懷墨曾撰文提到,2023年廣州白云機場跨境電商出口貨量占國際貨量(不含聯邦快遞)比重為33.3%,較2019年增長了27.2個百分點,2024年1-4月這一比重已接近50%。
而廣東又是全國跨境電商的極核。大量跨境電商賣家扎堆,讓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從113億元躍升至8433億元,年均增速高達71.4%,占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比重超三成。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81219
一面是千年商都的產業突圍,一面是航空物流的基建升級,讓廣州成為跨境電商航空物流的重鎮。
廣州機場口岸跨境運輸業務常年保持全國領先地位,2021年,機場口岸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更成為全國首個跨境電商業務邁進千億元大關的空港口岸。
而借機場擴容,廣州也希望進一步讓“長板”延長。
在10月30日舉行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3航站樓投運活動上,廣東省主要負責人提到,要搶抓機遇聚力把臨空經濟做大做強,圍繞擴大機場多種功能,精心打造建設購物消費、文化體驗等配套設施和場景,大力招引集聚航空物流、飛機維修、高端制造、跨境電商等空港產業,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而在馬劍看來,進入新的階段,包括全貨機航線加密等利好下,廣州跨境電商通往全球的時效性還將增強。在此情況下,廣州不能單純關注量的增長,還要分析質量和流向,提升高附加值產品,這也是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為此,政府需要因勢利導,發揮政策導向作用。
在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發展目標下,廣州機場要進一步提升人流和物流,還面臨新一輪區域協調的問題。
據廣州日報此前報道,2021年,廣東發改委在回復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一份提案時就曾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區位相近、腹地相同,存在網絡結構和服務產品同質化發展問題,空域、航權等關鍵資源以及腹地客貨資源方面的競爭比較激烈。

圖片來源:廣東發布
在廣州、深圳、香港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間,競爭又格外明顯。比如,在國際航線領域,有民航業內人士曾向我們指出,盡管廣州、深圳在不少航線的規模上已逐漸與香港比肩,但國際航線方面還存在短板。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003.59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為785.92萬人次,盡管增長23.86%,但占比僅有19.6%。相比之下,上海“兩場”同期共計占比為25.0%,浦東機場更高達44.2%。
在談及機場航線網絡分工協調問題時,廣東發改委在上述回復中曾特別提到,將增強廣州機場國際通達性,鞏固東南亞、南亞、中東、大洋洲、非洲等優勢航線市場地位,支持開拓東北亞、歐美航線,打造國內快線。
而在近年來全國機場擴建潮下,大灣區機場也紛紛推動擴建進程。除廣州白云機場外,深圳寶安機場正在推進第三跑道擴建、T2航站區北貨運區及綜合配套工程也正在推進建設;香港機場正在推進T2客運大樓擴建,預計明年3至4月投入運作。
與廣州機場關系更為直接的是,正在建設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按照規劃,該機場近期、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2050年,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3000萬人次、6000萬-8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分別是50萬噸、220萬噸。按此計算,兩機場將共同創造出一個可容納最多2.2億人次的城市級機場群。
在民航專家林智杰看來,隨著這些機場的擴建、新建,大灣區機場容量將會明顯地改善,為當地經濟注入新動能。但另一方面,大灣區機場群建設本身就面臨著更復雜的條件,各大機場的容量擴大,客戶需求提升還需要市場培育,因此在短期內必然面臨協同發展的考驗。
馬劍還提到當地機場管理體制的協調問題。據他所說,大灣區機場共包含3種管理體制,其中,廣州機場由廣東省機場集團管理,深圳機場由深圳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管理,而珠海機場則由香港機場管理局協調管理,能否實現機場群最優發展,取決于三方長期目標是否一致。
當被上海浦東機場反超時,外界有猜測稱,廣州機場能夠成為“全球最大單體機場”,意味著其是大灣區機場群的重點,因此仍有再次登頂的機會。馬劍提醒,大灣區目前的關鍵問題之一,在于做好單一機場和總量的平衡。
林智杰也表示,僅論“全球最大單體機場”,不具有實際意義。機場比拼的是旅客的體驗是對地方經濟的貢獻,是實際的旅客貨運規模,而不是建筑面積,關鍵是要高質量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