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5 06:19:50
阿里巴巴宣布與英偉達開展Physical AI合作;
阿里開源全模態大模型Qwen3-Omni,可像人類一樣聽說寫;
八部門:支持在自貿試驗區等建立國際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中心;
匯豐發布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中國股市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首選;
《藍皮書》:預計到2028年底我國新增支持北斗的終端及設備總量將突破4億臺套;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彭水萍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NO.1 阿里巴巴宣布與英偉達開展Physical AI合作
9月24日,2025阿里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與英偉達開展Physical AI合作。合作覆蓋了Physical AI實踐的各個方面,包括數據合成處理、模型訓練、環境仿真強化學習以及模型驗證測試等。同時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表示,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確定性事件,但這只是起點,終極目標是發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吳泳銘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積極推進三年3800億的AI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并將會持續追加更大的投入。為了迎接ASI時代的到來,對比2022年這個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10倍。
NO.2 八部門:支持在自貿試驗區等建立國際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中心
9月24日,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財政部等8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指出,支持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國際數據服務業務。適應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支持在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地區等建立國際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中心,面向各類有需求的企業提供數據處理服務。
NO.3 阿里開源全模態大模型Qwen3-Omni,可像人類一樣聽說寫
9月24日,阿里巴巴發布通義全模態預訓練大模型Qwen3-Omni系列模型。在36個音視頻基準測試中,Qwen3-Omni系列模型有22項達到SOTA水平,32項取得開源模型最佳效果,語音識別、音頻理解與語音對話能力可比肩Gemini2.5-Pro。作為全模態模型,Qwen3-Omni能夠實現全模態輸入和全模態輸出。Qwen3-Omni在實現強勁音頻與音視頻能力的同時,單模態文本與圖像性能均保持穩定,這是業內首次實現這一訓練效果。
NO.4 《藍皮書》:預計到2028年底我國新增支持北斗的終端及設備總量將突破4億臺套
9月24日,第四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成果發布會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北斗產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2024年,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藍皮書》預測,北斗應用未來將構建億級市場,預計到2028年底,我國新增支持北斗的終端及設備總量將突破4億臺套,其中大眾消費領域的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成為應用的主力軍。
NO.5 匯豐發布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中國股市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首選
9月24日,匯豐最新發布的“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顯示,全球機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增長前景愈加樂觀,尤其看好亞洲的經濟增長和股市前景。而中國股市則成為他們投資新興市場時的首選。超六成受訪投資者(61%)認為新興市場股票的表現將優于發達市場,該比例高于今年6月調查時的49%。在眾多新興市場中,中國股市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的首選。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對股市的前景最為看好,遠高于今年6月調查時約三分之一的比例。
NO.6 六部門: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新建改建項目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
9月24日,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新建改建項目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嚴禁從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向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轉移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水泥企業要在2025年底前對超出項目備案的產能制定產能置換方案,促進實際產能與備案產能統一。鼓勵骨干企業聯合社會資本,探索設立綠色低碳轉型基金,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快低效產能退出
NO.7 國盾量子:已交付國內比特數最高的超導量子計算機
9月24日,國盾量子在互動平臺表示,量子比特數量確實是衡量量子計算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要真正實現具備實用化算力的量子計算機,需同步推進兩大關鍵條件:一是降低量子比特的操控錯誤率,二是增加量子比特數目,兩者缺一不可。目前公司業務布局涉及量子信息三大領域,其中量子計算方向公司已交付國內比特數最高的超導量子計算機“天衍–504”,并作為唯一企業單位參與“祖沖之”系列科研任務,助力其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NO.8 六部門:推動先進陶瓷、柔性玻璃等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9月24日,工信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方案提出,加強高端材料供需對接。支持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企業建立上下游合作機制,推進金剛石復合片在石油開采等領域,復合材料等在光伏、汽車車身等領域應用,推動先進陶瓷、柔性玻璃等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的推廣應用,促進無鉛壓電陶瓷、閃爍晶體等在高端醫療裝備中的驗證和應用。
NO.9 中國信通院: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9000億元,同比增長24%
9月24日,在近期召開的2025人工智能產業及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王愛華發布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測算成果。經測算,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超9000億元,同比增長24%。截至2025年9月,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5300家,全球占比達到15%,形成覆蓋基礎底座、模型框架、行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
NO.10 國家醫保局公開征集腦機接口等創新醫用耗材產品信息,加快創新產品賦碼工作
9月24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做好腦機接口等創新醫用耗材產品申報賦碼工作的公告。對于腦機接口技術、手術機器人、人工心臟、可穿戴超聲技術等前沿技術和創新領域相關醫用耗材產品,如植入式腦深部神經電極導線、一次性柔性機械臂、人工心肺瓣膜、新材料超聲貼片或電極貼片等,采取分類推進。國家醫保局將加快優化醫保醫用耗材分類體系,支持產品獲批后及時賦碼。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