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19:28:27
9月18日,AI應用工作組第二屆第一次成員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架構優化、AI創新應用等議題研討,審議通過有關組織發展事項。李寧副主任致辭,柯斌作工作報告,劉學東任新一屆執行組長,牛文文任副組長。工作組覆蓋多家企業,成立以來成果頗豐,面向未來提出“四維發展”體系,將聯合成員企業拓展跨界合作機會。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魏文藝
9月18日,AI應用工作組第二屆第一次成員大會在北京召開。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寧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圍繞AI應用工作組架構優化、推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與未來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審議通過有關組織發展事項。五十余家成員單位參會,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數字科技中心主任藍婷主持會議。
會上,李寧副主任表示,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彰顯了新時代工業精神與文明,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作為我國工業文化領域的核心智庫,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及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提前布局未來產業研究,啟動工業文化數字工程。
AI應用工作組組長柯斌進行了工作報告,展示了工作組自身建設、產業研究咨詢、協同技術創新與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本次大會投票表決通過了工作組新一屆執行團隊——每日經濟新聞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學東為第二屆執行組長,創業黑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文文為副組長。
新任執行組長劉學東在隨后的發言中感謝了工作組的信任。對于未來的工作,劉學東表示,將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發揮每日經濟新聞的媒體傳播優勢,擴大工作組及其成員單位的社會影響力;二是積極幫助拓展隊伍,將更多優秀企業與城市納入發展計劃;三是致力于行業各類應用場景標準建立,并最大程度地幫助成員單位的成果落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韓陽 攝
大會開場,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寧首先發表致辭。他指出,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李寧副主任表示,從單點突破到全面原創,從跟跑到領跑,非一蹴而就,需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及社會各方協同發力。希望工作組未來能充分發揮先鋒帶頭與橋梁紐帶作用,強化公益性服務,培育品牌影響力,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騰飛貢獻更大力量。
AI應用工作組組長柯斌在工作報告中回顧了發展歷程。他介紹,工作組自2023年9月12日成立以來,秉持“標準引領、場景驅動、應用為王”的理念,已發展成為擁有115家成員單位的關鍵平臺。成員覆蓋人工智能領域的軟件與數據服務、數字媒體、AI大模型等多個專業類型企業,以及社會團體、科研機構、金融服務機構。其中包含13家上市企業、17家國有控股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81家中小創新企業,為各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次大會上,經成員單位代表舉手表決,《AI應用工作組章程》修訂版草案獲通過,有益于進一步規范工作組運行、保障成員單位權益。
會上表決通過了新一屆執行團隊——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劉學東為第二屆執行組長,創業黑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牛文文為副組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寧為新任執行組長劉學東、副組長牛文文頒發聘書。
此外,在主題分享環節,華映資本董事總經理李巖以“AI領域投資思考與布局”為題,闡釋了人工智能的發展邏輯。北京伊莎惠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錚則圍繞“共建AIGC數字文化新生態”展開分享。
會上,柯斌在工作報告中總結了工作組成立以來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在支撐智庫研究方面,工作組組織成員單位積極響應AI應用創新案例征集活動,參與重大課題研究。并與同道獵聘共同發布《智能制造關鍵數字技術人才供需數據報告》等行業人才報告。
在標準編制方面,工作組將標準作為推動產業創新應用的關鍵抓手,組織成員單位參與編制了《元宇宙應用場景認定導則》《人工智能創新應用與技術評估導則》等5項團體標準,以及《AI應用人才從業能力評估導則》《新媒體智能視頻生成平臺評估導則》等4項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標準,這些應用標準填補了相關領域空白。
在協同創新方面,成員單位聯手成功研發的工業文化智能數字傳播平臺,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2024年度視聽系統典型案例,實現了傳播全環節的AI化重塑。
在案例發掘與示范引領方面,工作組積極支持相關機構的案例征集工作。截至今年8月,通過評估的“AI產業創新場景應用案例”共計46個,覆蓋工業、能源、金融、政務、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其中三分之一的案例主體為上市公司和央國企。此外,工作組成員單位還聯合主辦了“人工智能未來設計大賽”中的大模型與文旅賽道,并系統開展了數字人才培訓業務。
面向未來,工作組提出了以“技術賦能實體、創新驅動發展”為綱領的“四維發展”體系,旨在打造有影響力的產業賦能平臺。未來,工作組將著力搭建高效、開放的跨區域人工智能技術交流與傳播平臺,打破地域和行業壁壘;持續深度支撐數字科技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工作;并將進一步深入挖掘數字科技行業應用示范項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全國示范效應的應用案例,推動各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本次大會,每日經濟新聞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學東被投票選舉為執行組長。
過去兩年間,作為副組長,劉學東指導團隊研發工業文化智能數字傳播平臺,深度參與編制《新媒體智能視頻生成平臺評估導則》等行業標準,指導團隊承擔AI產業創新應用、技術、數字科技創新空間等案例的評估征集工作,帶領團隊積極參與并支持AI應用工作組活動落地。
作為財經智媒引領者,每日經濟新聞近年來開啟了一場深刻影響媒體行業的系統性變革。
2019年,每經率先啟動“AI戰略”,并于2020年開啟技術轉型元年,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廣泛應用全面加速了每經生產模式智能化。2021年,每經推出全球首個全流程無人化、7x24小時直播的“每經AI電視”,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樹立了行業標桿。
2022年,每經整合成立數字科技公司,聚焦AI技術產品的研發與創新,自主研發雨燕智宣系統,打造了一套融合虛擬形象、虛擬聲音、元宇宙應用場景、媒資數據庫的全流程AI視頻解決方案。
2023年是每經的媒資庫建設年,通過大力拓展城市、公司、行業、技術型、數據型、通用型等豐富且優質媒資,全面構建了每經智能視頻生態,并啟動了對大模型應用的深入研究,推出“雨燕智宣——AI創作+”功能。2024年,每經將大模型多模態識別能力引入智能媒資庫,打造真正AI原生的智能媒資管理能力,并推出二十多個財經智媒“超級個體”,探索傳播新范式。
2025年,每經全面擁抱智能體模式,基于現場報道和深度內容,在現有技術基座基礎上,建立獨家知識庫,結合智能媒資庫,以傳播場景為切口,打造全國首個傳播智能體孵化平臺。
當前,AI應用工作組的成員單位覆蓋了AI技術供應商、行業應用方等生態鏈企業。未來,基于工作組的生態土壤,依托傳播勢能及創新產品,每經將通過多元途徑,聯合工作組成員企業,拓展跨界合作機會,構建生態護城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