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08 21:41:46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9月5日晚間,同花順發布公告,董事長易崢計劃減持不超過68.4萬股公司股份。上市公司發布減持公告是常見之事,同花順的這份公告本身并無特別之處,但易崢在公告中展現出的“坦誠”卻引發了廣泛討論。在闡述減持原因時,他這樣說道:“適度減持,旨在讓渡市場參與機會,釋放流動性,激活市場活力,為后續市值管理創造更有利的空間。”
上市公司實控人、董事長等“內部人”的減持行為,一直被投資者視作重要風向標。一般來說,他們減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個人資金需求,比如應急、改善生活或者分散財產風險;二是股價處于高位,誘惑足夠大,此時變現能夠充分獲利;三是不看好公司發展前景,在經營情況變差之前先套現一部分。但無論出于哪種原因,由于“內部人”持有股份數量往往較多,且其減持行為具有很強的風向標意義,會給股價帶來較大壓力,所以一直是投資者所排斥的利空消息。9月8日,同花順以2.77%的跌幅開盤,截至收盤,跌幅擴大至4.95%。因此,當易崢稱減持是為了市場和投資者好時,與投資者的感受形成了巨大反差。
但易崢的說法真的完全錯誤嗎?顯然并非如此。按照規則減持股份,這是他的權利,并且在公告中完整披露減持理由,相較于“個人資金需求”這類簡單說辭,更具實際價值。事實上,易崢所持股份源于他之前的增持,這與減持上市前持股有本質區別。從他的角度來看,2022年4月,他在公司股價最低迷的時候增持了68.4萬股,當時的“雪中送炭”所產生的正面影響,足以彌補他在股價大幅上漲時減持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近一年來,同花順股價累計漲幅超2.5倍,近幾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在1400萬股左右,減持68.4萬股在市場可承受范圍之內。在股價高位、成交量高的時候減持,顯然比在其他時間減持要好,對市場的沖擊也會更小。還需注意的是,易崢表示,減持所得資金將“為后續市值管理創造更有利的空間”,當同花順股價再次面臨困境時,若他動用資金再次增持,如此循環無疑更有利于維持股價穩定。
那么易崢的做法真的是最有利于投資者的嗎?從同花順的實際情況分析,減持股份“釋放流動性”“讓渡參與機會”并不成立,因為公司流通股本有2.76億股,供應充沛,投資者并不缺參與機會。易崢在公告中還提到,“當前的減持是對既定目標(即此前增持以穩定股價)的落實”,但對股東增持的股份并沒有規定將來必須減持,并且在之前的增持公告中也沒有“待股價穩定后將減持該等股份”相關表述,穩定股價才是目標,減持股份并非目標。此外,如果真的是為了確保后續有繼續增持的能力,其減持股份數可以縮減至一半,即便考慮后續股價下跌或折價出售,其所獲現金也在1億元以上,這樣對市場的影響也會更小一些。
大股東減持是市場活動的一部分,也是投資者原本就需要防范的風險。無論減持理由是什么,投資者都應保持更為從容的心態,專注于企業投資價值才是根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