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15 18:13:46
近年來,沙縣小吃本身也面臨“老化”“沒落”“邊緣化”等質疑。如何提升沙縣小吃市場競爭力,擦亮城市品牌,是更為緊要的問題。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8月11日至13日,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先后赴三明永安市、沙縣區、尤溪縣,深入企業、鄉村等調研。
據《福建日報》報道,調研其中一站是沙縣醉有才小吃產業園。周祖翼詳細詢問產品種類、產業運營、食品安全監管等情況,察看沙縣小吃研學課堂、觀光工廠,了解沙縣小吃發展歷程、制作工藝等。
周祖翼說,沙縣小吃是富民特色產業。要加快創新發展,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強化技能培訓,開發更多新產品,推動小吃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入融合,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筑牢食品安全防線,注重綠色環保,強化全鏈條質量管控,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解讀:近年來,從淄博燒烤到天水麻辣燙,以地方特色美食帶動文旅產業破圈的案例頻頻出現,美食在旅游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作為家喻戶曉的“國民小吃”,以美食經濟撬動文旅發展,對于三明市、沙縣區來說,有著明顯先天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沙縣小吃全國門店近10萬家,年營業額超550億元;沙縣小吃店遍布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門店達到238家。
沙縣小吃的發展近年也得到諸多政策層面的支持。2021年,“支持沙縣小吃等特色富民產業”被寫入《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此外,“推動沙縣小吃產業發展”被列入上海與三明對口合作重點工作,沙縣小吃文化城還入選國臺辦“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等。
為推動小吃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入融合,當地近年也有不少動作:如沙縣區依托東門古街、沙縣小吃文化城、“沙縣小吃第一村”俞邦等景區景點,打造小吃觀光游、“尋味之旅” 等精品旅游線路;積極拓展“小吃+賽事”“小吃+研學”等多元化融合模式。
不過如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彭建此前所言,“沙縣小吃為沙縣帶來了較高的知名度,但高知名度沒能很好地轉化為大客流量。”以2023年數據為例,沙縣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7.33億元,其中三產占比不到40%,顯示以沙縣小吃為代表的餐飲業、文旅產業等還有很大挖掘潛力和增長空間。
更重要的是,近年來,沙縣小吃本身也面臨“老化”“沒落”“邊緣化”等質疑。如何提升沙縣小吃市場競爭力,擦亮城市品牌,是更為緊要的問題。
北京市市長調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北京日報消息,日前,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圍繞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順義區調研。他強調,汽車產業是本市制造業第一大產業,當前正處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的重要轉型階段,迎來了新的市場發展機遇。要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發揮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獨特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加快提升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增強產業競爭力。
海南擬打造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8月14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海南省關于進一步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構建高端生物醫藥產業錯位聯動發展空間布局。構建以海口高新區、博鰲樂城先行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洋浦經濟開發區錯位聯動發展空間格局,鼓勵相關園區、區域開展飛地合作。支持海口高新區打造“海口藥谷”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河南發布樞紐經濟先行區建設名單
央視新聞消息,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結合各地申報及專家評審情況,研究確定了河南省樞紐經濟先行區建設名單,積極探索樞紐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作為全國首個在省級層面統籌布局建設樞紐經濟發展載體的省份,河南將重點培育建設6個樞紐經濟先行區,分別是:鄭州(以航空港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樞紐經濟先行區;洛陽(以伊川縣為主)樞紐經濟先行區;平頂山(以衛東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樞紐經濟先行區;安陽(以湯陰縣為主)樞紐經濟先行區;商丘(以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為主)樞紐經濟先行區;周口—漯河(以周口臨港開發區和漯河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為主)樞紐經濟先行區。
廣西推動重點優勢產業補鏈強鏈延鏈
工人日報消息,近日,《廣西制造業重點優勢產業補鏈強鏈延鏈行動方案》正式印發。根據《方案》,廣西將重點推動以機械裝備、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高端綠色家居、輕工紡織、資源循環利用等為主的優勢產業鏈強鏈升鏈,以糖、鋁、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等為主的傳統產業鏈延鏈拓鏈,以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儲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深海空天等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鏈建鏈補鏈。
福州出臺新政支持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
8月13日,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福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福州市不動產登記和交易中心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若干措施》。措施從精簡規劃建設審批、優化容積率計算規則、優化項目規劃管理、優化項目驗收機制和支持項目預售回款等五個方面,推出16條具體政策,旨在為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提供有力支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并提升居住品質。
國家數據局:我國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占全球60%
8月14日,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在規模、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25年6月底,5G基站總數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5倍達到455萬個,千兆寬帶用戶增長了34倍達2.26億戶,算力總規模位于全球第二,有力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數字技術創新實現新突破。集成電路加快布局,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材料和裝備的完整產業鏈。國產操作系統加速崛起,以鴻蒙系統為例,鴻蒙生態設備總量突破11.9億臺,為手機、汽車、家電等1200多類產品裝上了“智能中樞”。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實現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占全球總量的60%,人形機器人、智能終端等領域不斷突破。
成渝“雙圈”百強區縣榜單公布
近日,四川賽迪研究院與重慶賽迪研究院聯合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2025)》,并公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前100區縣名單。前十強中,成都市共有武侯區、雙流區、龍泉驛區、金牛區4個市轄區入圍,重慶市共有渝北區、九龍坡區、江北區、涪陵區4個區入圍,宜賓市翠屏區、綿陽市涪城區入圍。
根據《報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圍繞綜合質效、創新驅動、綠色生態、數智轉型、開放共享5大維度開展。從類型分布情況來看,市轄區占據主導,入圍數量達63個,反映出市轄區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從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區域高質量發展呈現出鮮明的雙核主導格局。重慶市共29個縣(區)入圍,成都市共19個縣(市、區)入圍,成為引領區域發展的關鍵力量。綿陽市、德陽市、瀘州市各有6個縣(市、區)入圍;樂山市、達州市各有5個縣(市、區)入圍;南充市4個縣(市、區)入圍;自貢市、宜賓市、遂寧市、內江市、眉山市各有3個縣(市、區)入圍;資陽市和廣安市各有2個縣(區)入圍;雅安市有1個區入圍。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指數前100區縣
封面圖片來源:三明日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