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3 17:42:39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滬指實現八連陽并創下2021年12月以來的新高。截至收盤,滬指報3683.46點,創業板指上漲3.62%,行業板塊呈現漲多跌少格局。
時隔10個月,滬指突破3674點這一關鍵點位,且距離2021年高點3731點僅一步之遙。多家知名私募明確提出“慢牛啟航,結構為王”的預判,更有百億私募直言市場以前一直存在的“熊長牛短”市場格局將迎來逆轉。
2025年以來,私募基金整體表現亮眼。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有業績記錄的11880只私募證券產品年內平均收益達到11.94%,其中獲得正收益的產品有10332只,占比高達86.97%。
“當前A股成交量溫和放大,市場情緒未顯極端。本輪行情核心驅動力在于無風險利率維持低位,而A股、港股市場股東回報能力持續增強,使得資產相對吸引力凸顯。”重陽投資合伙人寇志偉分析稱,7月以來市場持續走強,此前相對滯后的A股表現已略超港股。重陽投資對后市持積極態度,重點布局兼具價值與創新屬性的互聯網平臺,以及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的創新藥板塊。
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認為,此次突破去年“924”行情高點,既是技術面的強勢信號,更是多維度因素共振的結果。國內層面,政策持續發力推動經濟逐步企穩,財政與貨幣雙寬松為股市注入活力;國際層面,美聯儲加息接近尾聲改善美元流動性,國際資本開始回流新興市場,形成良好外部資金環境。
“這一突破標志著市場信心顯著修復,投資者情緒從謹慎轉向積極,風險偏好大幅提升。”陳興文強調,“反內卷”政策的出臺將從根本上推動中國股市崛起,其核心邏輯在于改善資源配置效率、激發市場活力的深層效能。
星石投資直言,當前已處牛市上半段,對后續表現持樂觀態度。“前期上漲結構分化意味著后市仍有較多投資機會。”據該機構分析,當前股市上漲主要動力來自流動性,隨著賺錢效應提升與資金中期信心增強,場外資金逐步流入帶動交投熱情與估值中樞上移。中短期來看,場外資金流入趨勢有望持續,流動性寬裕將繼續支撐市場。“過去幾年居民存款持續增長形成超額儲蓄,隨著收入預期與信心回升,這部分資金有望進一步向金融市場轉移,股市將直接受益。”
與此同時,中歐瑞博投資明確判斷市場已轉好。指數上漲由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中美關稅再次后延90天,短期外部環境改善;二是權重較大的周期行業在“反內卷”政策預期下上行;三是基金申購、兩融規模增加帶來增量資金。板塊節奏將因景氣度差異分化,該機構看好AI產業鏈、創新藥及黃金板塊。
老牌私募深圳翼虎投資則提出“慢牛啟航,結構為王”的觀點。經過三年調整,市場對經濟數據已逐漸脫敏。中國通過降息、增供貨幣等政策工具注入充足流動性,推動股市回暖;同時,加大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扶持力度,優化經濟結構,為股市長期上漲奠定基礎。從市場表現看,銀行股等大盤股拉升時,其他熱點板塊仍能保持活躍,形成板塊輪動、頻創新高的牛市格局,賺錢效應全面擴散。“熱點板塊資金運作積極,多只個股漲幅超10倍形成財富效應,成為明確的牛市信號。”
在當前背景下,私募關注的重點板塊又有哪些呢?
市場指數上行提振預期,結構性機會仍是主導方向。淡水泉投資表示重點關注三類機會:一是高端制造、互聯網等領域優質中國資產的價值重估;二是消費娛樂等中國優勢產業的全球化布局,相關企業憑借對全球消費趨勢的洞察,正將平價普惠型娛樂產品推向世界;三是科技創新與國產替代,國內芯片企業在成熟制程的技術突破與自主可控進展,將通過國產替代打開全球成長空間。“盡管AI國產算力短期承壓,但中美博弈背景下,發展自主可控算力基礎設施的戰略價值愈發凸顯。”
翼虎投資強調,當前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投資者思維正轉向牛市思維。投資機會需圍繞科技變革和逆全球化兩大宏觀敘事,緊扣“超級主題+超級成長”雙主線——科技變革方向聚焦AI與創新藥;逆全球化背景下關注地緣政治博弈中的軍工板塊,以及金融戰、科技戰背景下的穩定幣領域。
策略上,應保持高倉位,淡化指數波動,在上述方向中尋找成長性佳、性價比高、籌碼結構好的標的。“長期來看,這些板塊增長潛力大,優質股票有望穿越周期實現資產增值。”同時,翼虎投資表示,需做好板塊內調倉換股,及時置換炒高估值標的,換入漲幅滯后、有補漲潛力或底部有新預期的品種,“擺脫熊市思維,堅持牛市捂股策略”。
深圳華安合鑫資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背景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為1.6%,理財產品收益率跌破2%。低利率環境一方面通過“利率與市盈率的反比關系”提振股市,另一方面加劇居民財富管理的“資產配置荒”,進而吸引更多資金向資本市場流動。其次是A股盈利水平在過去幾個季度呈現邊際改善與結構性分化并存的趨勢。第三是“反內卷”政策核心在于重構產業競爭范式——通過制度創新打破“低水平競爭—資源錯配—增長乏力”的惡性循環,將企業競爭從“零和博弈”轉向“質效躍遷”的增量模式。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32234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