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6月規上工企利潤降幅收窄4.8個百分點,制造業利潤由降轉漲 專家:三季度有望延續修復趨勢

2025-07-27 17:50:24

7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6月實現利潤總額7155.8億元,同比下降4.3%,降幅收窄4.8個百分點;1~6月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4365.0億元,同比下降1.8%。分析師指出,6月裝備制造業營收及利潤增速較快,特別是汽車行業利潤增長96.8%,帶動整體工業利潤改善。展望三季度,隨著政策發力及PPI拖累降低,工業企業利潤有望延續修復趨勢,但需關注需求端持續性及出口不確定性等因素。此外,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取得階段成效,應收賬款增速連續4個月下降。

每經記者|張宏    每經編輯|陳旭    

7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

數據顯示,6月我國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155.8億元,同比下降4.3%,降幅較5月份收窄4.8個百分點。

累計來看,今年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365.0億元,同比下降1.8%(按可比口徑計算)。

前6月累計,規模以上工企利潤同比下降1.8%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研究員呂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隨著更大力度的“兩重”“兩新”等政策措施落地見效,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持續增長,并帶動企業盈利較上月改善明顯,略超市場預期。

制造業利潤由5月份下降4.1%轉為增長1.4%

具體來看,6月份制造業改善明顯,利潤由5月份下降4.1%轉為增長1.4%。以裝備工業為代表的新動能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利潤由5月份下降2.9%轉為增長9.6%,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3.8個百分點。

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降幅收窄的原因是什么?

呂梁認為,從數據來看,6月份裝備制造業的營收及利潤增速較快,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降幅收窄起到較強的支撐作用。

其中,汽車、電氣機械、儀器儀表、金屬制品等4個行業利潤實現正增長。特別是由于部分城市汽車置換補貼政策即將到期的“末班車效應”等原因,乘用車廠商零售、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出口表現更是搶眼,帶動汽車行業利潤增長96.8%。

另外,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原材料價格也持續下行,帶動電子專用材料制造、智能消費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增長向好,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營收上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增速與5月份持平,工業企業營收持續增長,為企業盈利恢復創造有利條件。此外,6月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15%,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環比提高0.18個百分點。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營業收入利潤率數據符合季節性波動特征,但提升幅度小于上年同期;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54元(前值85.61元),成本占比回落。

展望后市,如何看待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走勢?制造業是否有望繼續改善?

對此,呂梁表示,短期來看,隨著促消費、穩投資等方面的政策進一步發力,疊加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對企業利潤拖累的降低,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有望延續修復趨勢,裝備制造及出口鏈(如汽車、電子)等仍是主驅動力。但中長期仍需關注需求端的持續性及“反內卷”的推進情況,尤其是出口不確定性和地產疲軟等因素,可能制約整體修復斜率。

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取得階段成效

分企業類別來看,楊暢分析,今年上半年,國企利潤降幅收窄,外企利潤明顯回升。

他測算,根據累計同比折算上年基數后,6月國企利潤同比下降8.3%(前值下降18.1%),跌幅收窄9.8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9 %(前值增長0.8%),回落5.7個百分點;股份制企業利潤同比下降8.9%(前值下降9.4%),收窄0.5個百分點;外企利潤同比增長11.0%(前值下降7.3%),提高18.3個百分點。

此外,楊暢認為,應收賬款連續4個月增速下降,或指向前期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取得階段成效。

他進一步分析,6月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26.69萬億元(前值26.40萬億),絕對值繼續回升,仍在逼近上年11月26.92萬億的前期高點,但同比增長7.8%(前值增長9.0%),增速回落1.2個百分點,自3月以來連續4個月出現降速,或表明前期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工作取得階段成效。環比增長1.09%(前值環比增長2.11%),剔除掉價格后環比增長1.49%(前值環比增長2.51%)。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9.8天(前值70.5天),出現下降。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