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27 23:01:01
6月26日,在第五屆中國罐式集裝箱合作發展大會上,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攀峰表示,全球供應鏈正向區域化、短鏈化、多元化轉變,中國加快出口結構優化與市場多元化。同日,中國海關學會副秘書長苗躍學介紹,數智集裝箱正成為產業發展新趨勢,將改變海關監管模式
每經記者|程雅 每經編輯|陳俊杰
“當前全球產業轉移很大程度是對貿易保護及地緣政治的被動反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關系到我國能否更好適應全球化發生的新變化、新趨勢,供應鏈防風險的要求大于制造業均衡穩定的要求。”6月26日,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攀峰在第五屆中國罐式集裝箱合作發展暨化工與液態食品物流技術應用大會上表示。
同日發布的《中國罐式集裝箱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 2024年,中國罐式集裝箱行業發展主要呈現3個方面的特點。
其中一是“新三樣”、半導體等上游液體原材料成為罐式集裝箱運輸的增量貨源,鋰電池電解液、氫氟酸等高附加值貨類市場增量空間廣闊。二是罐式集裝箱運輸規模持續擴容,運營領域近兩年新進入者增多,主要罐式集裝箱運營企業發運量突破60萬TEU(標準集裝箱),連續4年實現兩位數增速增長。三是罐式集裝箱運營企業向著第三方綜合物流服務商發展,依托資源整合能力與專業化服務經驗,提供一站式罐式集裝箱物流服務。
每經記者 程雅 攝
談及智能集裝箱與智慧物流的監管問題,中國海關學會副秘書長苗躍學介紹,目前,海關通過集裝箱電子標簽系統、安全智能關鎖等新技術應用,加強全程物流實際管控和防范運輸途中發生“飛貨”走私的風險,對于建立邏輯嚴密的安全運輸通道、提升監管可溯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和參考價值,但對于集裝箱的全流程運輸動態尚無法做到實時掌握。
苗躍學表示,隨著智能網聯及智能定位技術不斷進步,集裝箱智能網聯裝備日益成熟,帶有智能裝置的數智集裝箱生產制造正成為集裝箱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智能化的集裝箱加速了海關智能化監管進程,并將徹底改變海關對集裝箱及物流的監管模式和手段。進出境罐式集裝箱智能監管模式、冷藏集裝箱預裝檢查(PTI)方式等應用場景的創新研究不斷深化,智慧海關建設加快了物流監管智慧化時代的到來。
中集環科戰略發展部總監譚彥杰在主題發言中談到,作為罐式集裝箱主要生產企業之一,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了行業內首條全自動粉末噴涂線,靜電粉末噴涂技術實現“油改粉”的替代,大大降低了污染源。同時項目采用數字孿生等信息化和自動化的技術手段,實現運營管理過程可視化、可量化、借助“數據和AI(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流程變革,向可進化方向拓展,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
國家鐵路局運輸監督管理司原一級巡視員董建民指出,罐箱作為液體貨物專業化運輸工具,罐箱鐵路貨運前景廣闊。一是近年來鐵路貨運需求發生顯著變化。隨著我國支柱產業升級轉型、清潔能源替代加速推進,依托專業化供應鏈的高價值貨物運輸需求持續增長。二是鐵路危險貨物運輸潛力巨大。目前鐵路危險貨物運輸量僅占全國危險貨物運輸總量的7%,且試運行周期長、依賴罐車專用線、建設與運維成本高,鐵路正在逐步探索危險貨物罐箱運輸。未來應聚焦培育罐箱多式聯運運營主體、液體貨物運輸標準規范銜接,充分發揮罐箱運輸快速、準時、可靠和安全優勢,助力鐵路液態貨物運輸發展。
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攀峰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談到了關稅博弈下的產業應對及國際物流通道發展趨勢。
郝攀峰認為,一個成熟的供應鏈是全球市場多年來博弈出來的相對最優解,近年全球地緣政治等因素復雜多變,全球供應鏈格局不斷被打破,向區域化、短鏈化、多元化轉變,更加注重安全、強化競爭和更具彈性等。
中國正加快出口結構優化與市場多元化,2025年前5個月出口創歷史同期新高,對東南亞、歐洲等出口增長,有效對沖對美出口下滑。中國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加快自主創新升級,出口由勞動密集型主導向新三樣等高附加值產品主導轉變。
“(向)東盟產業轉移的價值導向已由勞動力、土地成本導向轉變為關稅導向,推動了中國對東盟FDI(外商直接投資)的快速增長,中資企業布局東盟是當前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 郝攀峰介紹,中國與東盟在電子、服裝、汽車等領域已形成緊密產業及貿易合作,東盟產業發展以及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將推動東盟對外貿易持續擴大。
郝攀峰表示,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中間品出口份額顯著提升,中國憑借完整工業鏈和中間品優勢,保持著全球供應鏈核心。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改變國際物流格局,中間品物流需求較終端產品更為復雜,物流業迎來嵌入制造業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機遇期。化工產業向亞洲地區轉移,將重塑全球罐箱物流流向,帶動全球罐箱租賃、運營等企業加快向中國、東盟布局。
“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我國物流通道多元化發展,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等貿易保護政策,將改變全球航運格局,我國新興國際物流通道將加快建設。國際物流通道正在從海運干線運輸向陸路與海運并舉轉變,從單一運輸方式向陸海聯動、多式聯運網絡化轉變,新興國際物流通道正在改變內陸地區開放環境,物流路徑與方案選擇多樣化。郝攀峰說:“國際物流通道應成為國際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通道是保證供應鏈暢通高效的路權問題,無路權的供應鏈是脆弱的,無韌性可言。”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55362051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