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07 21:11:30
每經編輯|張錦河
4月7日晚間,中國結算宣布,擬正式啟動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調降工作。
為順應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需要,配合貨銀對付改革的落地實施,進一步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和結算備付金精細化管理水平,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結算)擬正式啟動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調降工作,具體為根據結算參與人的資金收付時點設定不同的繳納比例,其中結算參與人可自即日起,就托管業務向中國結算自主申報選擇適用差異化或固定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計收方式。在2022年4月已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18%調降至16%的基礎上,此次中國結算引入差異化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機制,將實現股票類業務最低備付繳納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
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中國結算將積極穩妥組織全市場開展相關準備工作,預計需要2個月準備時間。正式實施時間將另行通知。
調低股票類業務結算備付金的比例,類似于銀行業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業內也形象地將其稱之為證券業版本的“降準”。
據券商中國,此次調低究竟有望為行業帶來多少流動資金?根據監管規定,最低結算備付金限額=上月證券買入金額/上月交易日歷天數×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從機構此前測算數據看,2022年從18%調低16%便有望釋放不低于200億元的流動資金,此次從16%調低至15%也會釋放相當數量的資金規模。
據悉,所謂“結算備付金”,是指市場投資者等結算參與人資金賬戶中用于證券交易及非交易結算的資金,其設立有利于防范和化解證券結算風險,確保當日交易及時完成清算結算。
中國證券報報道,據中國結算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中國結算引入差異化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機制,將進一步提升市場資金使用效率和結算備付金精細化管理水平。同時,通過引導結算參與人日間“早付款、晚取款”,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全市場流動性風險。
從近年來中國結算的相關舉措看,這也是4年來中國結算第三次調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繳納比例。為降低市場資金成本,服務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中國結算于2022年4月起將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自18%調降至16%;更早之前的2019年,中國結算也將股票類業務的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由20%下調至18%。
此次調低何時落地?據介紹,中國結算將積極穩妥組織全市場開展相關準備工作,預計需要2個月準備時間,但結算參與人可自即日起,為差異化調降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的實施做好相關業務技術準備,并就托管業務向中國結算自主申報選擇適用差異化或固定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計收方式。
7日,券商股盤中異動拉起,尾盤漲幅有所回落。
中金公司漲超5%,東方證券、信達證券、華鑫證券等漲超2%。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券商中國、中國證券報、公開資料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18386513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