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8 16:13:03
◎12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董秘峰會暨第十二屆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禮在線上召開。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在“董秘一席談”環節中就企業如何通過ESG實踐切實推動綠色發展,如何制定戰略目標和規劃,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分步驟實施,如何選擇評級標準發表了意見。
每經記者|范芊芊 每經編輯|陳俊杰
12月2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2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董秘峰會暨第十二屆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頒獎禮在線上召開。
ESG發展到現階段,最關鍵的問題在于企業如何通過ESG實踐切實推動綠色發展,如何制定戰略目標和規劃,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分步驟實施,如何選擇評級標準,都面臨一系列的問題與挑戰。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在“董秘一席談”環節中表示,部分人批評ESG,并不能讓ESG更好。“我們要解決他們所說的問題,要有一些公正客觀的評價標準來考核企業、金融機構在ESG產品上的表現,這一塊可能是接下來我們很重要的一件事。當大家都關注ESG時,我們要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中財大綠金院高級學術顧問施懿宸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過去,我們認為好的公司,即創造更多現金流,為股東創造更多財富的企業。但近年來我們開始重視企業ESG表現,是否調和各個利害關系人相關利益,因為要追求高質量發展,而不是粗放式的增長模式。”施懿宸表示。
那么為什么追求高質量發展就意味著既要看財務指標,也要看ESG表現?
施懿宸認為,首先,財務指標好壞是考察企業發展質量的關鍵條件之一。“如果財報持續為負,基本上企業存在的功能和價值長期而言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浪費了社會資源。因此必須先滿足經濟價值,才能往上去滿足法律責任。”
而企業盡到了法律責任,則意味著現金流取之有道,而不是取之無道。“很多企業由于沒有辦法付合規成本,所以用不合規的方式去創造經濟利潤。那么越好的企業盡的責任越高,引領社會向前走。”施懿宸表示。
另外,ESG表現更好的企業更可持續發展。“因為企業盡到了利害關系相對應的責任,投入與產出比較高,可以把獲利分享給利害關系相關人。例如一些企業可以為員工提供育嬰假,這說明企業有能力負擔相應成本。”施懿宸表示。
在施懿宸看來,我們期待的是,企業有能力,又愿意負擔相應責任。一家企業的ESG表現越好,發展品質越好,越可持續發展,盈利就會越穩定,ESG抗風險已經是學術界和業界的一個共識。
那么企業如何踐行ESG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第一步就是制定ESG的戰略目標和規劃。
對此,施懿宸建議,要通過利害關系人需求的分析,形成一些具體的戰略目標,再針對戰略目標形成實施的路徑。
施懿宸表示,首先ESG最基本的就是合規,必須要去了解政府相關部門的標準和要求。“這兩年來,我們之所以會加大力度關注節能減排,就是因為雙碳目標的提出,國務院到各地方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引領企業和金融機構去做行動上的響應。”
其次,要擴大到企業相關利害關系,包括金融機構的融資方和投資方,這會影響到資金成本和市值管理。施懿宸說道,“MSCI等國際機構所發布的ESG評級報告,將會影響企業退出或進入恒生相關指數等成分股,從而影響企業的市值,同時國內不少銀行也將ESG納入到其授信業務流程中,從而影響到準入門檻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此外,ESG表現將會影響到消費者對企業認同度、忠誠度,以及供應商、客戶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例如蘋果已經把ESG納入到其供應鏈管理,有時候取得訂單,可能需要滿足相關ESG標準和要求。”施懿宸說。
ESG戰略目標與規劃制定后,企業要付諸行動踐行,這些行動最后會形成在對外披露的報告中。那么企業踐行ESG理念究竟成效如何,部分企業會尋找第三方鑒證機構來進行鑒證,從而提升ESG報告的可信度。
不過,在施懿宸看來,目前國內為ESG報告做第三方鑒證的機構并不多,有些第三方機構用很低的價格去做鑒證,也不做盡職調查,但慢慢的這樣的機構會被淘汰掉。
那么如何選擇第三方鑒證機構?施懿宸認為要從四點去考慮:能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基金公司是否會使用其相關的數據?能不能得到國際認可?能不能得到監管認可,是否參與監管相關課題?機構數據能不能發國際期刊,是否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此外,目前國內外還有不少ESG評級機構會對企業的ESG表現進行評級,面對五花八門的評級機構如何取舍,也是企業較為困惑之處。
施懿宸認為,對于國際評級機構包括MSCI、道瓊斯等而言,由于ESG是舶來品,國際評級機構沒有考慮到中國特色這一塊,例如扶貧、鄉村建設等未納入指標,因此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企業評級是有偏見的。國內企業也很難在國際評級機構中拿到比較好的成績。
而國內的評級機構中,“一般來說與媒體合作的機構公信力都是被媒體認可的,媒體敢為其評級、方法背書。”施懿宸表示,如果可以的話,當然可以在每一個評級中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是也可以選擇幾個跟企業本身頻率比較接近,跟企業文化以及此后要發展的想法比較接近的評級機構,想辦法取得比較好的評級,去了解這些機構如何評分。
施懿宸提到,實際上,這些評級機構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差異不會太大,三級指標及其權重差異較大,不過這一塊可能慢慢趨于相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