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0 15:15:31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騰訊音樂調整后凈利潤超過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200%。隨著騰訊音樂率先盈利,并且已經占有絕大部分熱門音樂的獨家版權,移動音樂“三國殺”告一段落,迎來“一超多強”的時代。而在騰訊音樂臨上市時,投資者給出其近300億美元的估值,遙遙領先于網易云和阿里音樂。這對處于第二梯隊的來說,想要追趕已經形成完整生態的騰訊音樂并不容易……
每經記者|張春楠 每經編輯|杜蔚
近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首次在美公開招股書。在今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的月活數達到了8億,逼近微信10億月活,與QQ的8億月活持平。
目前騰訊音樂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這四款APP。今年上半年騰訊音樂調整后凈利潤超過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200%。
隨著騰訊音樂的率先盈利,并且已經占有絕大部分熱門音樂的獨家版權,移動音樂“三國殺”告一段落,迎來“一超多強”的時代。在臨上市時,投資者給出將近300億美元的估值,騰訊音樂遙遙領先于網易云和阿里音樂。
而對于第二梯隊來說,想要追趕已經形成完整生態的騰訊音樂并不容易。一方面,移動音樂類APP從整體數據上看月活增幅趨緩,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用戶付費比率增長空間仍然很大,需要通過精細化運營維護現有資源和用戶,拓展新的營收渠道;另一方面,在版權基本完成互授后,音樂綜藝等視頻內容成為競爭“彎道”,有望成超車關鍵。
音樂社交貢獻七成營收,騰訊音樂率先實現盈利
據招股書稱,在今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是中國移動月活最高的四款音樂類APP,月活數共計達到了8億。
從營收數據來看,騰訊音樂近年來漲幅迅速。今年上半年騰訊音樂總營收為86.19億元,相較于2017年同期的44.85億元,同比增長92%,同時這一數字也是2016年騰訊音樂全年總營收的近兩倍。不過,增幅迅速也有中國音樂集團(CMC)從2016年7月開始并表的原因。
中國音樂集團擁有產品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隨著2017年1月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并,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也正式成立。三家合并也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大半江山。通過并購,騰訊音樂曲庫豐富,用戶忠誠度提高,同時邊際成本下降。截至今年6月30日,騰訊音樂擁有包括索尼、環球、華納音樂等超過200個國內和國際音樂廠牌的超過2000萬首音頻歌曲。
在這個燒錢的行業中,騰訊音樂也率先盈利。2018年上半年騰訊音樂調整后凈利潤為21.12億人民幣,而2017年上半年調整后利潤為7.3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9%。
相比之下,同樣在美股上市,與騰訊互相持股的海外音樂流媒體Spotify目前也仍未實現盈利。“雖然國外的用戶付費習慣比國內好,但是海外國家的用戶基數沒有國內高,版權的投入支撐不起付費用戶數量,另外例如音樂直播等也因為用戶數不夠高沒有發展起來。”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騰訊音樂包括付費訂閱和數字專輯銷售的在線音樂服務和包括直播在內的音樂社交娛樂服務貢獻的營收占比大約為3:7,但在月活數上,社交娛樂的月活數目大約只有在線音樂月活的三分之一。
“普通的秀場直播可能因為缺乏內容導致用戶的迅速流失,但是像例如酷狗直播等音樂類直播可以將扶持音樂人和秀場直播結合起來。”張毅告訴每經記者。
“三國殺”估值差異明顯 蝦米音樂或將被咪咕趕超
“騰訊音樂的商業模式被資本市場認可,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有積極推動作用。”網易云音樂相關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前根據媒體The Information的消息稱,以近期美國投資者同意從早期股東手中購買騰訊音樂的私人股票價值計算,騰訊音樂的估值達到280~300億美元。而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等發布的《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顯示,阿里音樂估值30億美元。在去年4月份,網易云音樂完成了7.5億元的A輪融資,公司估值在80億元。對比看來,騰訊音樂的估值已經遙遙領先于阿里音樂與網易云音樂。
▲圖片來源:東方IC
“如果說用戶資源和內容資源對于投資者而言是‘期權’,騰訊音樂已經實現盈利,并且擁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張毅對每經記者表示。
據每經記者了解,移動音樂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是用戶付費和廣告,但這并不能支撐起穩定的盈利模式。即使曲庫豐富如騰訊音樂,今年第二季度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轉化率只有3.6%,同時由于龐大的用戶基數,付費比率的增長仍十分緩慢。
這也是其他移動音樂APP普遍存在的“瓶頸”。以網易云音樂為例,“目前網易云音樂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重點還是先把優質用戶鎖好。”張毅對每經記者表示。
此外,阿里音樂旗下的蝦米音樂則已有被“趕超”的趨勢。易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音樂在月活數上已經超過了蝦米音樂。“2017年1月份與今年7月相比,蝦米音樂的月活數大約下降了20%。”易觀音樂分析師殷實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稱,“蝦米音樂的勢頭在下降,咪咕音樂在上升。”
“在互聯網運營上我們向騰訊和網易學習,但我們的發展模式可能會更立體一些。”咪咕音樂副總經理袁敏今年9月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差異化上,我們除了做數字音樂的發行,也會做線下合作的互動,讓音樂人近距離做現場音樂的溝通,然后再通過4k直播的方式回到線上。”
人口紅利消失移動音樂探索新模式 音樂綜藝或成趕超“彎道”
今年3月份,在國家版權局的推動下,網易云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授協議。至此,騰訊音樂、阿里音樂、網易云音樂都已經互相進行了版權互授。各家版權之爭似乎已告一段落。
99%的曲目版權流通后,剩下1%的精華成為數字音樂平臺的“必殺”。“雖然曲庫數目龐大,但市場上流行的一般也就那幾百首,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版權流通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張毅對每經記者稱。
在上市前夕,騰訊音樂也接納了華納中國(WMG China LLC)、索尼音樂娛樂作為的戰略投資方,兩家共計持有騰訊音樂約6800萬股普通股,合計約2億美元。騰訊音樂表示,此類交易將有助于深化與主要音樂品牌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更好地將雙方利益保持一致。
“內容方有自己的垂直區域,例如電音,搖滾,民謠等,而每個音樂平臺運營的方向也不一樣,唱片公司會根據不同的音樂類型選擇不同屬性的分銷渠道。”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每經記者表示,“平臺與其說做版權,其實不如說是做內容。”
“因為音樂作品的迭代整體還是比較明顯的,所以對新音樂作品的扶植,對版權的吸收應該是持久不懈的。”張毅表示。騰訊、阿里、網易云音樂也相繼推出了“石頭計劃”,“尋光計劃”等扶持獨立音樂人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流量正在撬動音頻流量。“現在大IP影視原聲、音樂綜藝節目、網綜臺綜等占據了用戶大部分時間,IP正在取代大牌歌手決定用戶聽什么。”咪咕音樂內容中心總監梁思梁思曾對每經記者表示。
網易云音樂的首次A輪融資就引入了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電視集團以及湖南廣電旗下的芒果文創基金,并在去年底和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拿到了例如《偶像練習生》等綜藝的音樂版權。
“音樂綜藝節目可能將成為網易云等第二梯隊的企業版權資源競爭上的一個機會,不過近半年來騰訊音樂還是依靠他們強大的資本實力基本壟斷了新出的音樂綜藝節目的版權資源,所以總結來說,版權之爭基本已經結束了,騰訊占有了市場上絕大部分熱門音樂的獨家版權。”易觀音樂分析師殷實表示。
此外,從整體數據上看,移動音樂類APP月活增幅緩慢,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用戶付費和廣告收入很容易見到天花板。數字音樂平臺一方面通過精細化運營維護現有資源和用戶,另一方面拓展新的營收渠道。
“電音是一個相對容易的線下音樂場景切入口,為此網易也成立了新的電音品牌‘放刺’,試圖將國外的‘沉浸式體驗’電音活動引入國內。”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