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4 17:13:38
每經記者|觀星 每經編輯|王朋
陜西女官員中,李婧的知性形象還是深入人心的。
而前段時間最亮眼的,莫過于其3個月內,與李書福及吉利其他高管往來700條短信,從吉利“沒有意向”到“兩個小項目意向”,直至促成200億新能源汽車項目最終落戶西安。
這個過程中,省市兩級政府的鼎力支持自不用說,而李婧作為“推手”的角色亦發揮的淋漓盡致。
如今,一紙任命,其履職坐標將從西安轉向楊凌。
未來數年,這座“中國農科城”將迎來哪些“變數”,主政者的經驗與風格或可作為重要參考:
A、細數李婧的工作經歷,從陜西省政府研究室到省商務廳,再到成為當年最年輕的西安副市長,乃至后來兼任兩個開發區“一把手”,理論與實操經驗兼具,這對其日后主導一方的站位視野,裨益良多;
B、與其有過接觸的人均熟悉其風格,做事直截了當,節奏快,講效率,這在吉利項目落地過程中,體現的較為明顯。且那段時間,恰逢其在中央黨校學習,只有周末趕回西安;
C、楊凌在現代農業方面雖有科研成果和高新技術,但市場化和轉換度不盡如人意,且遠離大城市,本身規模有限,發展有諸多掣肘。
早前就有專家建議以“撤區設市”破局,但至今,這也只是人們心中的一個愿景。而農業技術轉化,也需要涉農企業的進駐和支持。李婧的到來,能否帶來突破,值得期待。
最年輕的女副市長
1989年1月,21歲的李婧走進新城大院,成為陜西省政府研究室一名科員。此后15年,李婧在這個從事政策研究的正廳級單位,完成了其最初的歷練。
那時的研究室剛剛從政府辦公廳分離出來,與經濟研究中心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主要發揮智庫作用,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另外還要負責起草《政府工作報告》。
從部門職能和性質來看,這份工作對個人知識儲備以及視野格局,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而在此工作的十余年,李婧先后在綜合處、信息處、工交貿易處歷練,這對此后她從事經貿工作及主導一方開發區的站位視野,大有裨益。
2004年,李婧調任陜西省經濟技術合作局任副局長,當時陜西省經濟技術合作局剛剛組建,為省商務廳管理的負責全省招
商引資和經濟技術合作工作的管理機構。
四年后,李婧成為陜西省經濟技術合作局局長。
2010年又是一個1月,李婧升任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分管投資促進處、涉外投資服務處。
此后兩年,其出現在各類商事活動與外籍企業考察團的座談會現場。而此前15年在省政府研究室的理論研究功底,也在最近幾年商務廳工作的實踐中得以應用,成為招商引資的一把好手。
一個更重要的任命出現在2012年初,李婧升任西安市副市長,成為當屆市政府領導班子中最年輕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副市長。
從分管工作來看,其主抓內外貿易及市場監管,如分管市商務局(市招商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
同時,她還參與了部分開發區的管理。
招商引資、開發區管理,李婧此后五年在這兩大板塊的鍛煉,也為其日后兼任經開區和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以及吸引吉利新能源汽車等大項目落地打下了基礎。
少有官場習氣
去年3月某個周末,李婧以市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身份,召開了經開區領導干部會議,并調研走訪區內企業。其以市委常委身份兼任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的消息,因此坐實。
而此后,西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鍵兼任曲江新區黨工委書記,西安市副市長李元兼任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的消息也紛紛傳出,加上此前西安市委常委李毅已經兼任了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曲江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國際港務區,都有了市級領導兼任的“一把手”。
這種對市級干部的“下沉式”任命,有評論將其解讀為西安市對開發區的“扁平化管理”,即避免層級過多帶來的效率低下,有助于快速傳達指令,調配資源,加快發展步伐。
若這樣安排的初衷真是出于此的話,那么可以說,這個目的達到了。
經開區的朋友講述了一個細節,“以前管委會食堂,是不準備晚飯的,包括周末也沒飯,李常委來了之后要求食堂周末和晚上都把飯準備上。因為晚上和周末大家經常加班,從吃飯上就能感覺到開發區節奏的變化。”
就這位朋友的感受,李婧兼任黨工委書記后,經開區工作節奏明顯變快了,強度也更高。而李婧本人也很少休息,“管委會有她的工作安排表,因為她只有周末回來工作,表上經常是滿滿的,從早上八點半,安排到晚上九點多。工作到十一二點都經常會有。”
此外,讓這位朋友印象深刻的是,李婧少有官場習氣,做事直截了當,干凈利落。
每天經開區各部門都把重點工作發到“奔跑經開”的微信群里,李婧會在群里提出工作要求和指示,做得好的她會點贊,做的不好的,也會受到很嚴厲的批評,“一點不繞,直接批評”。
而這種一點不繞、直接批評,甚至出現在開發區全員大會中。李婧從來就事論事,工作沒完成就會批評。
“我們還挺害怕的,怕工作出錯,怕工作沒做好,所以大家也都很拼,追趕超越嘛。”
在西安市追趕超越,提升行政效能的大背景下,作為開發區來說,確實更應講效率、講實干,市級領導治下的開發區,確實也在改變。
搞定吉利項目
李婧只兼任了經開區黨工委書記三個月,一個200億的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便宣布落戶經開。
這其中當然有省市兩級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西安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而李婧在一次采訪中,也道出了經開區的努力。
2017年2月, 李書福等“浙商七子”,應王永康之約來西安考察。
期間,李婧與李書福在革命公園一同栽下一棵友誼樹,當時,有人試探性地問李書福,是否有在西安投資建廠的打算,李書福卻委婉表示: “沒有”。
之后,李婧在中央黨校學習期間,與經開區的團隊反復研究中國汽車產業、研究各個廠家、研究吉利集團。得出的結論是,在全球汽車廠家中,吉利是最有擴產建廠沖動的。
去年3月初,李婧開始通過短信,與李書福聯系。
從“那棵樹”談起,李婧還專門到革命公園拍了照片發給李書福,希望他有機會再來西安。同時,通過短信,李婧還與吉利集團其他高層管理人員表達合作意向和信心,這樣的短信交流,多達700條。
一個月后,吉利集團副總裁毛勇帶著兩個小項目到達西安,但對大項目,吉利一直沒有開口。
直到4月中旬,李婧與毛勇短信聯系時,毛勇才透露,吉利確實有一個整車的大項目剛剛下線研究出來。
得到這個信息后,李婧當晚便向市委書記王永康匯報,并建議他和上官市長一起給李書福寫一封信。當晚,一封聯名信寫就,天亮就已發出。
4月底,吉利集團初步表態項目來西安。
項目洽談中,吉利還給西安提出一個調研提綱,里面涉及到上千個問題,大到西安整個財政收入、產業規劃,小到空氣濕度、凍土的深度。西安市政府和經開區又連夜研究,以最快時間給對方答復。
6月,雙方便已基本敲定合作協議。
后來此事被概括為“西安效率,吉利速度”,傳為西安市招商引資的佳話。
楊凌如何破題?
同樣的方式,李婧去年6月,又以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的身份在媒體上公開亮相。管理著“五區一港兩基地”四分之一的片區,任務更重了。
不過去年8月,粉巷君(微信ID:nbdfxcj)在國際通航大會上見到李婧時,其一身淺藍色套裝,仍然精神十足。彼時,她作為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在這樣的場合發言,再合適不過。
而現在,她將成為關中另一座“城”的主官,未來楊凌發展的方向朝何處去,需要她來破題。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又稱“中國農科城”,于1997年7月成立,是“中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國家希望該區能夠為我國半干旱、干旱地區的現代農業做出示范與推廣。
2017年,楊凌實現GDP141.27億元,增長9.5%,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但實際上,納入國家高新區管理序列,實行“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管理體制的楊凌示范區,2017年GDP還不及藍田縣。
主要問題便在于,楊凌在現代農業方面雖有科研成果和高新技術,但市場化和轉換度不盡如人意,而楊凌遠離大城市,本身規模有限,發展有諸多掣肘。
按照楊凌區管委會官網資料,楊凌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20平方公里,下轄一個縣級楊陵區,有2鎮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24萬,城市居住人口14萬。
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加起來就有5萬人,每年寒暑假楊凌城區街頭的人流量便縮減不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多大,楊凌就有多大。”至今仍是楊凌街頭的笑談。
破局的方法很早就有專家提出,即“撤區設市”。實際上,2010年,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就曾透露,楊凌示范區設市的工作正在啟動,楊凌示范區或將設市。
不過,至今“撤區設市”仍是楊凌當地人心中的愿景,并未實現,而農業技術轉化,也需要涉農企業的進駐和支持。李婧的到來,能否帶來突破,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