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 2018-01-24 19:57:06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4日發布《關于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正式商用的通告(征求意見稿)》,將向社會公示30天。這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啟動的移動轉售業務將進入正式商用,運營移動轉售業務的虛擬運營商將獲得正式商用牌照,電信業向民間資本開放進入新階段。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3年5月,工信部正式啟動移動轉售業務試點。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參加試點的42家民營企業在29個省區市近200個本地網范圍內開展了試點。移動轉售用戶總數超過6000萬戶,占全國移動用戶總數的比重超過4%。京東、阿里巴巴等公司紛紛進入這一領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消費選擇。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說,“轉售業務是近年來電信民間資本開放最核心的一個部分”。她介紹,移動轉售業務直接吸引民間投資超過32億元(人民幣,下同),間接經濟貢獻超過128億元,帶動上下游新增就業崗位近6萬個。
虛擬運營商深圳愛施德2014年就進入移動轉售業務,目前在全國已發展有兩萬多個注冊網點。愛施德副總裁陳亮介紹,愛施德在基礎語音、數據業務外,推出了物聯網、移動轉售計費解決方案等創新業務,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愛施德2016年實現月度盈利,2017年實現全年盈利。
在試點的五年中,虛擬運營商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一度出現實名制落實不到位,垃圾短信、騷擾電話、通訊信息詐騙頻發等突出問題。工信部通過一年多治理,虛擬運營商違規網點數量、垃圾短信、騷擾電話、詐騙電話等被投訴量明顯下降。
又如虛擬運營商的盈利問題,關系到未來是否有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這一領域。據統計,目前參加試點的42家民營企業現在有13家盈利。
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規劃所研究部主任許立東說,從國際慣例看,一般虛擬運營商三到五年實現當年盈利。中國最早加入試點的虛擬運營商實際運營三年左右時間,三成多企業盈利是很正常的現象。他還表示,從規模上講,國外大的虛擬運營商一般跨國運營,用戶做到四、五百萬,而中國參與試點的虛擬運營商有17家用戶數超過100萬,這得益于中國的市場規模。假以時日,盈利會成為行業現象。
陳家春說,在試點中工信部還協調解決互聯互通、碼號資源、批發價格等問題,現在已具備正式商用條件。
新發布的通告給試點企業兩年過渡期。陳家春介紹,之所以設置兩年過渡期,是由于在之前治理中,有的企業落實實名制等制度尚未到位。
此外,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都可以申請移動轉售業務。工信部表示,將按照WTO承諾和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外資開放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歡迎外商投資企業申請商用牌照。
陳家春說,新的通告是在總結提煉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給予試點轉商用過渡期兩年、進一步規劃碼號資源、敦促落實批發價格動態調整機制、要求基礎電信企業繼續開放網絡功能等政策保障,同時還提出了落實實名登記和防范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做好日志留存、加強市場和服務的監督檢查等一系列加強監管的要求。
中新社記者 劉育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