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 2017-02-07 11:39:46
國土部土地整治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18億畝紅線不會縮水,而且我國還將從中完成12億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維護好人民的“口糧田”。
耕地紅線從18億畝縮水到12億畝?昨天凌晨,這條消息從微博中傳出。經本報證實,這其實是一場烏龍。對此,國土部土地整治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18億畝紅線不會縮水,而且我國還將從中完成12億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維護好人民的“口糧田”。
半夜“消息” 堅守多年的“紅線”縮水?
昨日凌晨0時14分,有著163萬粉絲的“大V”謝逸楓突然發帖,稱“18億畝耕地紅線底限正式破冰”、“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大幅度縮水了”。
微博推送中稱,“2017年2月5日公布的國務院印發‘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規劃’”、“建成高標準農田12億畝”等等。
18億畝紅線,一直是不能逾越的、保證國家安全的底線。前幾天國土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還反復強調18億畝紅線的重要性。
一個12億畝,一個18億畝,一下縮小了6億畝?6億畝相當于4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少了這40萬平方公里耕地,等于少了24個半的北京。
這條推送同時出現在了新浪、騰訊微博等多個發布窗口。從昨天一早,對于“紅線突然縮水”的截屏,在很多個網絡討論群里轉發。只看到標題的人急慌慌地問:“是不是國家要提倡蓋房了?”
記者調查 縮水竟然是烏龍
真有6億畝耕地縮水了嗎?在耕地減少無非兩種,一個是撂荒了,另外一個就是被建設用地占了。
謝逸楓的實名認證身份為“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在推送下方的留言中,他稱這意味著將“增加建設用地!”
但就在近日,國土資源部官網第一時間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并發布了若干主要指標,耕地保有量位列指標之首。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將維持18.65億畝的耕地保有量,到2030年這一指標才有所降低,為18.25億畝,但仍舊高于18億畝紅線的底線數值。
“10年以來,18億畝耕地紅線這個數據,根本沒有調整過,更不可能縮水。”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說。
他表示,從根本上說,18億畝是中國人民的“口糧田”,其不僅僅代表著一個數字,更要有一定質量內涵。
而微博中說的“12億畝”,也確實在“規劃綱要”中出現了,它是指高標準農田的面積。
“18億畝紅線是必須守住的,我們的耕地保有量必須高于紅線數據。12億畝是努力完成的高品質農田,這包括在耕地保有量中。”鄖文聚解釋稱。
這也就意味著,所謂的“縮水”其實是一場烏龍,12億畝高標準農田本身就包括在18億畝耕地之內。
高標準農田 鎖定“十五五”目標
根據去年4月發布的《2015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耕地面積20.25億畝。在50天前,國土資源部地籍管理司發布的全國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顯示,全國耕地后備資源總面積還有8000多萬畝。
這也就意味著,按照最新數據統計,我國耕地資源還遠沒有觸及“紅線”。但實際上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退耕還濕,每年也將占用大量的耕地。
“規劃綱要”中發布了3個數據,到2030年,森林覆蓋率要從21.66%提高到24%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要從2015年的54%增長到60%,濕地面積要從8億畝增加到8.3億畝。
鄖文聚表示,一直到“十五五”,我國都要維持12億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
“因此,我們必須給耕地資源找好后備力量。”鄖文聚還表示,在“保量又保質”的要求下,建設高品質基本農田成了目前的重要任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