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24 01:12:50
近期決策層也在多個場合提及房地產高庫存,多種信息表明,樓市去庫存正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重要工作。那么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房地產去庫存該如何發(fā)力?
每經編輯|楊紅旭
近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專題研究了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據(jù)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透露,近期著重要打好4個殲滅戰(zhàn):一是化解過剩產能;二是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yè)成本行動;三是化解房地產庫存;四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近期決策層也在多個場合提及房地產高庫存,多種信息表明,樓市去庫存正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重要工作。那么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房地產去庫存該如何發(fā)力?
關于去庫存,楊偉民表示: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持續(xù)發(fā)展,不能片面理解為僅僅是為了當期經濟增長,更主要的是為了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zhèn)化,促進農民工在城鎮(zhèn)定居落戶。但是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光靠戶籍制度改革是不行的,還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使他們形成在城鎮(zhèn)買房、特別是租房的預期。
由此可知,接下來房地產政策或將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中長線改革;另一個層面是短線政策。
在中長線改革層面,主要依靠戶籍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
關于戶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規(guī)定,進一步調整戶口遷移政策,統(tǒng)一城鄉(xiāng)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加快建設和共享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穩(wěn)步推進義務教育、就業(yè)服務、基本養(yǎng)老、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住房保障等城鎮(zhèn)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努力實現(xiàn)1億左右農業(yè)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zhèn)落戶??梢姡繕朔浅C鞔_,就要讓外來常住人口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務。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14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27395萬人,同比增長1.9%。其中,外出務工者16821萬人,增長1.3%。值得關注的是,外出務工者在單位宿舍、工地工棚和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比例均比上年有緩慢的下降,而租賃住房和在務工地自購房的比例則小幅提高。在自購房農民工中,在小城鎮(zhèn)購房的占49.1%,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農民工自購房的比重雖略有增長,但仍然非常低,而且主要集中在小城鎮(zhèn)。這反映出兩點:一是農民工收入偏低,多數(shù)只能在小城鎮(zhèn)購房;二是農民工在大中城市,享受不到市民化的公共服務,即便有一定的購房能力,也不愿扎根在大城市生活。
當前戶籍改革的方針是:全面放開建制鎮(zhèn)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guī)模。因此,農民工自購房多在小城鎮(zhèn),可能與落戶相對容易有關。
為了加速落戶,相關部委很可能出臺一些細化措施:比如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在一定時期內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加快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guī)范運行等。
而各地也將加快落實戶籍改革政策,實際上一年多來,多地已進入新型戶籍制度成型期,不少省份出臺的戶口遷移條件較為寬松,居住證制度已成為共識。
筆者認為,住房制度改革大局已定,核心是實行商品房和保障房供應雙軌制,但也有值得細化之處。比如在金融方面,公積金制度應當改革,應建立政策性住房銀行,推進房貸資產證券化;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只要是常住人員且擁有居住證,就應根據(jù)其居住年限、社保繳納情況等享受不同程度的住房保障;完善城市更新(舊改、棚改、城中村改造)政策。
而從短線政策來看,則需要四方面的措施:一是個人房貸進一步寬松,首付仍有降低的空間;二是應取消二手交易的營業(yè)稅,暫緩房地產稅立法,首套房貸利息可抵個人所得稅;三是貨幣政策繼續(xù)寬松,繼續(xù)降準降息;四是棚改拆遷補貼以貨幣為主,實物為輔。
(作者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