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02:05:09
文:趙笛 趙陽戈
2012年5月18日已過會的新大地,在當年6月被《每日經濟新聞》揭露涉嫌造假上市,最終,證監會在當年7月13日發布公告,終止審核新大地發行上市申請。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系列報道深深刺痛市場神經,并最終對管理層下決心暫停IPO起到了推動作用。
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
2012年6月前,新股上市如火如荼,相關利益方一片鶯歌燕舞。然而,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新股質地如何,正可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實在難以把紛擾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2012年4月,廣東梅州生產茶油的新大地公司拋出預披露招股書,沖關IPO。當年5月,新大地過會。然而,就在一個月后,這家公司的畫皮被《每日經濟新聞》撕開。
虛增利潤、隱瞞巨額關聯交易、財務造假,一連串具有真憑實據和扎實調研的質疑,讓新大地無力反駁。最終,新大地和其保薦機構南京證券在2012年7月向證監會提交終止發行上市申請,證監會在終止審核后,又于8月對新大地正式立案稽查。
短短4個月,新大地上市夢碎。
斗智斗勇 掌握硬傷
新大地在2012年4月已通過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這似乎說明,這家企業的IPO是沒有硬傷的,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每日經濟新聞》調查出的問題就多達七個方面,比如高毛利率下,生產成本甚至還不夠購買油茶籽、茶餅等主要原料;通過有機肥業務需要的茶粕耗用,涉嫌虛增巨額利潤;新大地與客戶關系盤綜復雜,北京市場主要客戶與簽字注會趙合宇、董秘趙罡有瓜葛;連續3年貢獻最突出的核心客戶,一家茶油專賣店在2010年曾為新大地董事長黃運江侄女黃雙燕所持有。
同時,每經也掌握了新大地的“硬傷”。
比如趙合宇作為新大地的驗資簽字注會,同時擔任新大地第三大股東——大昂集團的總裁。大昂集團持股633.46萬股,將因新大地上市獲得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財富增值,存在重大利益沖突;而趙合宇在掛靠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竟兼任北京中興新世紀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這已涉嫌違反《會計法》禁止兼職執業和持股等相關條款的規定。
這年頭,造假是個技術活,因此,在對新大地進行的調查暗戰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奔赴江西贛州、遂川和廣東梅州等地,數度變換身份在“敵軍”腹地與多方周旋,為的正是接近核心、洞察真相。
縱觀A股歷史,被揭露出造假上市的典型案例,既包括主板的通海高科、紅光實業,也包括中小板的綠大地、勝景山河,但創業板相關案例恐怕以新大地暴露出來的亂象為最,其手段之豐富,情節之嚴重,被人稱為創業板造假上市第一股。
然而,謊言畢竟是謊言,撒一個謊,即便再撒100個謊來圓,最終還是會被揭穿。
骨牌效應 引發風暴
當《每日經濟新聞》有關新大地的報道出爐后,市場輿論一片嘩然:造假手段如此惡劣的一家公司,竟然能通過層層審核,堂而皇之地過會,等待發行。
據媒體報道,證監會在此之后刮起反思風暴,隨后,管理層悄然暫停IPO審核和發行。
2013年年初,證監會啟動了在審IPO企業財務專項檢查,首先要求自查,然后抽取現場檢查企業名單進行抽檢。對于這場IPO財務核查風暴,《每日經濟新聞》無疑也做到了善盡媒體職守。
由于新大地造價事件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沒有作好盡職調查的南京證券也被證監會在2013年5月通報立案稽查,并暫不受理其推薦項目及材料,而南京證券投行內部人事變化也是風雨飄搖。
據媒體報道,南京證券總部資本市場部門僅剩一名領導,其余成員已被解散,緣由或正是新股發行當時遙遙無期且儲備項目不足。實際上,南京證券還在接受中信證券的上市輔導,被立案稽查一事的影響會不會繼續發酵,難以預料。
據稽查總隊調查人員介紹,新大地并沒有采取像綠大地那樣的偽造金融票據、虛開大額資產、大量的關聯公司交易等“明目張膽”式的財務造假,其手法相比而言更加隱蔽,通過“兌水摻假”、“化整為零”等方式增加了稽查難度,此外,其造假資金來源多樣,既有自有資金循環,又有將個人向銀行貸款、私下的股權轉讓協議、政府補貼款等獲取的資金以銷售的名義虛增收入。
這也倒過來印證了 《每日經濟新聞》之前調查的難度之大。
調查心得
這個殺手不太冷
有人將《每日經濟新聞》稱為IPO領域“金牌殺手”,然而,誰愿意真的去做一個“殺手”?
如果不是擬上市企業明目張膽造假,媒體怎會手持鐮刀,割去那不良的刺頭?
如果不是審核制度有待完善,那些漏網之魚怎么會被媒體抓?。棵襟w不制造新聞,但有責任披露真相。
事實上,任何企業都可以贏得公眾和媒體的尊重,但前提是,一定要具備最基本的底線、良知和誠信。
如果已被賦予“殺手”稱號,那我們想說:這個殺手不太冷,即便我們的報道有時可能呈現出一個又一個的“冬天”,那是因為我們對春天充滿熱切的期待。
作者趙笛、趙陽戈分別為證券新聞部(武漢)記者、證券新聞部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