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1 01:02:23
新安股份昨日晚間公告進一步證實稱,與公司有倉儲業務的某公司 涉嫌環境污染事件正在接受公安部門的調查。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杭州
每經記者 徐杰 發自浙江杭州
昨日 (6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根據相關消息報道了因涉及嚴重環保污染問題,多家生產草甘膦的上市公司中層被抓,包括新安股份(600596,SH)建德工廠廠長,江山股份(600389,SH)也有人員涉案。
新安股份昨日晚間公告進一步證實稱,與公司有倉儲業務的某公司 (公司部分化工產品的中間體倉儲該公司)涉嫌環境污染事件正在接受公安部門的調查,公司下屬一工廠與該公司進行倉儲業務來往的兩名人員,因該事件接受公安部門的協助調查。
不過,記者注意到,公司未詳細說明牽涉倉儲業務公司的名稱以及協助調查人員的職務等細節。就此,記者多次聯系新安股份相關負責人,但電話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截至發稿,記者未獲得公司方面說法。
案出倉儲環節/
日前,有消息稱,因涉及嚴重環保問題,多家草甘膦上市公司中層被抓,包括新安股份建德工廠廠長,另江山股份也有人涉案。隨即,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澄清否認涉案,或稱不知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獲悉,其中,新安股份的確有中層被帶走“協助調查”,其涉案可能與傾倒有毒廢物污染環境有關。此次行動具體部署可能來自更高層,跟中央治理環境污染有關。新安股份昨日晚間的公告進一步證實,本報所獲消息的準確性。
新安股份方面稱,與公司有倉儲業務的某公司 (公司部分化工產品的中間體倉儲該公司)涉嫌環境污染事件正在接受公安部門的調查,公司下屬一工廠與該公司進行倉儲業務來往的兩名人員接受公安部門的協助調查。
上述公告還稱,目前該事件公安部門仍在調查中,后續進展情況公司將及時予以披露。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情況均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新安股份的上述公告并未明確說明這家與其有倉儲業務的公司名稱,同時有意回避了其涉案的所屬子公司、被公安協助調查的兩名人員的公司職位以及級別。
對于上述公告中的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進一步采訪新安股份,多次撥打新安股份相關負責人電話,但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截至發稿時,記者未能聯系上相關負責人。
根據環保部5月21日發布的《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級環保部負責對轄區內提交申請的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進行初審。對于初審中發現的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環保部門應加強指導,督促整改,發現違法行為的應依法予以處罰。
曾因污染遭投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正處于環保風暴中的新安股份建德工廠于2012年9月因草甘膦母液處置問題,遭到周邊村民的投訴。
在浙江省環保廳官網上的 “廳長信箱”上,一則“關于停止新安化工(二廠)草甘膦母液處置的訴求”稱,新安化工集團二分廠新增草甘膦母液焚燒車間,就地焚燒草甘膦母液,離周邊大蓬居民新村不到50米,在居民住宅附近空冒出滾滾濃煙,產生一種刺鼻氣味,特別是在晚上休息時,會產生一種昏睡狀態,并伴有嘔心癥狀,嚴重影響村民身心健康。
據周邊村民給浙江省環保廳的投訴信稱,新安化工集團屬大型污染企業,主體企業在生態市建設中搬遷到馬目基地,化工集團二廠坐落在新安江城區,與白沙、新蓬、黃泥墩三個行政村(社區)一墻之隔,距城市中心直線距離 (市政大樓)2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建德市用地規劃定為非工業用地,也屬城市規劃發展中的過渡性搬遷企業。
新蓬是一個不到600人口的自然村。據統計最近幾年死亡46人,因癌癥死亡40人,占死亡人數87%。2012上半年死于癌癥的就有8人,其中60歲以下5人。這次在大門口左側,新安化工二分廠草甘膦母液焚燒,“這顆懸著的心又再次緊張起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村民在信中稱,在沒有任何有防護措施和應對設施之前,應該停止草甘磷母液就地焚燒。耐人尋味的是,在這封來信的下方,浙江省環保廳相關部門并未就此事正面解釋,僅表示“重復提交,不予受理。”
公開信息顯示,生產草甘膦的主要原料有二乙醇胺、片堿、去離子水、鹽酸、甲醛、三氯化磷、30%液堿、重金屬催化劑、雙氧水、鎢酸鈉、液氨、硫酸亞鐵等。其中草甘膦廢水作為化工農藥行業生產草甘膦粉劑、水劑過程中排出的有機高濃度含重金屬廢水。草甘膦廢水中亦含有高濃度有機膦化合物,具有生物毒性;廢水中含有1%的重金屬催化劑、3%的甲醛、3%~3.5%的草甘膦、20%氯化鈉、未反應完全的雙甘膦及其他副產物。草甘膦廢水成分復雜,屬不易降解類。
對于上述村民反映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因新安股份相關負責人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未能獲得進一步證實。但對于公司環保問題,新安股份在其年報中表示,主要為廢水和廢渣,其中,2012年在環保設施運行費、排污費、污水處理費、環保培訓費、監測費、危險固廢處置費等,合計環保投入3780萬元。
對于環保隱患,新安股份在其2012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稱,加強了對危險化學品的管控。公司及下屬企業對危險化學品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最大限度減少其對人身和周圍環境的風險和危害。公司從危險化學品的申購和采購、儲存和使用、運輸裝卸、安全檢查與緊急處理等方面入手,嚴格按制度辦事,強化培訓,隨時督促,定時抽檢,保證安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