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7 01:06:50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王杰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杰 發自北京
近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以下簡稱北京住建委)下發通知稱,為進一步提高商業、辦公和大戶型商品住房預售許可門檻,明確了頒發預售許可證前的樓層進度。
與北京樓市調控不斷收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開發商拿地熱情持續高漲。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全國4個主要一線城市合計土地出讓金高達1411.8億元,比2012年同期的314.4億元上漲了350%。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最近北京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得比較頻繁,在預售證上就形成了多重阻擊。在出臺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后,如今又從工程建設角度來規范預售許可證的發放。“這表明隨著‘國五條’地方細則的深入,樓市調控將深入細節,且更有針對性。暫不論是否能瞄準大戶型這類靶子,單從震懾角度看,就能對房企起到警示作用。”
豪宅市場再承壓
北京住建委通知稱,從今年8月1日起,新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對商業、辦公等非住宅樓棟,以及套均建筑面積大于140平方米的住宅樓棟,申請預售許可時,施工進度應達到以下條件:地上規劃層數7層(含)以下的,施工進度應達到主體結構封頂;8層(含)以上的,施工進度應達到地上規劃層數1/2以上(且不低于7層)。
此前,北京市預售商品房條件是嚴格按照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規定,要求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同時預售商品房投入的開發建設資金達到總投資的25%以上,但對工程進度一直未作要求,預售許可門檻與其他省市相比偏低。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工程建設角度來控制預售證發放,實際上是為購房者減輕了諸多風險。開發商如果輕易得到預售款,不見得會用于工程建設中,甚至會發生攜款潛逃等惡性事件。對工程建設實行硬性指標后,讓商品房的原型先打造出來,有利于購房者更清晰地看到相應產品的結構功能,這樣減少了信息不對稱性,有利于其更好地決定購買行為。對于開發商而言,產品基本成型有利于降低未來竣工的不確定性。
嚴躍進表示,北京上述政策的出臺,會給豪宅市場帶來新的壓力。本身豪宅市場預售證就受到了一個關卡的影響,加上這種制度,此類房企就更加措手不及了。
房企搶地或將收斂
值得注意的是,“限價令”已初現威力。進入6月以后,北京市新房供應量出現井噴,尤其是定位快銷項目的開發商選擇了適當降低利潤,以求盡早入市搶得市場先機。
亞豪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6月份北京樓市已有18個項目新開盤,比5月份同期整整多出一倍,同時創下了今年以來各月同期放量的最高峰值。
亞豪機構副總經理高姍表示,自北京樓市新建住宅執行限價政策以來,新增供應持續吃緊已經兩個月有余。同時,供應的緊缺與市場預期向好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反而成為購房需求持續堅挺的助推器。5月和6月往往是開發商沖擊全年業績的黃金時期,在目前購房需求高漲的形勢下,靠快周轉贏得利潤的開發商顯然有些“按捺不住”了。
對于房企搶地背后的動力,一位開發商曾透露,三、四線城市土地價格雖低,但市場需求寡淡,項目利潤率不高。一、二線城市雖然地價高,但市場火爆,大多數房企仍看好一、二線城市。去年的快速去庫存已導致多數開發商在一線城市 “無貨可囤”,現在是“補倉”。
陽光100集團常務副總裁范小沖表示,去年是土地成交的低點,今年房企都在積極拿地。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量并不大,由于地價單價高,所以總價值反而高了。“庫存在減少,一線城市的需求繼續增大,以及一些外地公司想通過一些城市建立品牌制高點,都是房企看好一線城市樓市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有接近開發商的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隨著調控的持續收緊,多家房企在京拿地的熱情有所下降。
嚴躍進認為,當前政策的打壓對房企,尤其是豪宅及大戶型的開發企業而言,未來拿地會有所掂量。資金來源的渠道進一步收窄,可運用的范圍變小,從目前來看,政策打壓,會使房企拿地動作有所收斂。
在他看來,對于開發此類物業的房企而言,預售證不好領、預售金不好用,會對此類房企的資金鏈帶來沉重打擊。作為豪宅的開發商,若一心“搶地”,則會陷入政策的泥潭。只有嚴控成本,減少繁瑣環節,才能以高效、有序的工程進度完成項目,最終促使資金回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