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中國中冶多元化之痛:四大主業三項減收 地產“奶牛”獨木難支

2013-05-03 01:02:13

記者梳理發現,2012年,中國中冶包括工程承包、資源開發、裝備制造及房地產開發在內的四大主業板塊,除房地產開發外,其余3項均遭遇滑鐵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彭斐 王杰 郭夢儀發自北京    

巨虧探源

三項主業減收140億 拉長戰線埋隱患

 

每經記者 彭斐 郭夢儀 發自北京

2013年3月末,中國中冶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虧損69.52億元,比預虧72億元的數據略有減少,但較前一年42.43億元的純利,仍相差甚遠。

2009年9月,中國中冶在上海、香港兩地成功上市,并成為當年全球第二大IPO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2012年,中國中冶包括工程承包、資源開發、裝備制造及房地產開發在內的四大主業板塊,除房地產開發外,其余3項均遭遇滑鐵盧。

去年有三項主業減收

去年前3季度還盈利8.47億元的中國中冶,在第四季度突然出現逆轉,公司201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驟降至-69.52億元。3月28日,中國中冶董事長經天亮在上海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致歉,董秘康承業鞠躬道歉。

經天亮表示,因業績下降,國資委對中國中冶的評級已從B級降為D級。而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D級已是國資委對央企考核的最低級別。

中國中冶在2012年董事會工作報告中提到:受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等不利影響,2012年公司面臨巨大挑戰,同時受個別虧損企業和項目影響,公司整體業績出現大額虧損。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虧損主要來自于對中國中冶投資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公司 (以下簡稱葫蘆島有色)、澳大利亞蘭伯特角鐵礦資產等項目的近百億元減值計提。

“個別企業和項目的大額減值,以及與母公司之間的股權轉換,從表面來看是一個雙贏選擇,但究其根本,虧損主要是由中國中冶承擔。”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郭凡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中冶所涵蓋的四大主業中,導致中國中冶虧損近70億元的項目,主要來自工程承包和資源開發。

而在中國中冶2012年的營業收入構成中,工程承包占比最大達到78.06%,其次分別為:房地產開發11.26%,裝備制造5.08%,資源開發3.25%。

在一位接近中國中冶的人士看來,在全球經濟依然不景氣的2012年,主要為金屬行業服務的中國中冶,其與金屬產業相關板塊的業績,亦不同程度受到拖累。

中國中冶2012年報顯示,作為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工程承包去年營收1752.10億元,較前一年減少56.36億元;裝備制造和資源開發分別減收30.09億元、54.11億元。

“中國中冶在產業鏈上的角色,就像打工者一樣,老板(金屬企業)營業狀況不好,他們的收入當然也不怎么樣。”接近中國中冶的人士如是形容。

一味“做大”埋下隱患

實際上,中冶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11.1億元,較2011年營業總收入2301.7億元,僅有4%的下滑。“粗看上述財務數據,會讓人誤以為公司去年成本控制上出現了問題。”有業內會計人士對此表示。不過,從中國中冶毛利率數據來看,去年的11.73%僅比上一年度的11.92%微微下滑了0.2個百分點。

對于巨虧的真實原因,中國中冶表示,主要是對旗下持有的葫蘆島有色應收款項、蘭伯特角鐵礦資產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

此外,再加上對承建的中信泰富西澳大利亞SINO鐵礦工程承包項目合同預計總成本超出已認可的項目成本部分計提當期損失,以及多晶硅業務出現較大虧損等因素,從而導致了報告期內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

“央企也想做大做強,中意多元化發展,可以理解。但戰線太長,管理混亂,這也是個通病。”有業內人士如是批評。

一位業內資深研究人士向記者透露,中國中冶原計劃在2008年末上市,而其中對蘭伯特角鐵礦等三個項目的迅速收購,多是為了上市事宜。

此外,中國中冶對于本身主營業務的上游產業的收購也在當年抓緊。2007~2008年,中國中冶收購了西澳的兩處磁鐵礦項目,分別是西澳SINO鐵礦以及蘭伯特角鐵礦。

在郭凡禮看來,即便是出于未來戰略布局考慮,中冶也應該集中優勢專攻一點,而不是全面開花。

如今,中冶的多元策略出現了變化。在對2013年的工作展望中,中國中冶將未來公司的發展思路調整為:聚焦主業、做強做優、適度多元、穩健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