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7 01:21:1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唐慧中
每經記者 唐慧中
今年1月上旬,生意寶(002095,收盤價10.63元)在上海舉行2011年大宗商品市場行情報告,并宣告正式啟動數據戰略。
作為首家在A股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目前生意寶的成長性卻沒能保住“第一”這個頭銜,其股價目前正處在近兩年來的低位。那么,此次生意寶推動數據戰略能否為業績增長提供新動力?
外貿環境低迷到業績下滑
生意寶董事長孫德良在數據戰略會議中講到,“自2007年生意寶上市以后,我們也考慮到僅憑化工網站不能把公司做強,所以我們提出將公司定位到發展戰略小門戶加聯盟的電子商務B2B領域,我們判斷互聯網未來發展的方向重在細分。”
生意寶三季報顯示,2011年前三季公司營業收入為1.1億元,同比下降3.03%左右;凈利潤為2660萬元,同比下降35.48%。
對于利潤下滑,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公司下游營銷團隊出現了問題,營銷人員大規模流失。
生意寶董秘范悅龍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公司的經營正常、穩定,未有大量人員流失,經濟環境對于公司業績有一定影響。至于凈利潤下降,范悅龍指出,這主要體現在報表中的非經常性損益1000萬左右現金的減少,包括政府補貼和股權的出讓減少,但公司的主營利潤并沒有大幅下降。對于第三季度報表中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上升,范悅龍表示,消費品、經營租賃費用都在上漲,造成費用增加。
齊魯證券研究員劉江嘯則從更宏觀的角度解釋了生意寶業績下降的原因。他表示,與2008年類似,如今由于外貿環境持續低迷,部分純外貿企業開始轉身開辟國內市場,將原有外貿資源轉投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在保持最基本的市場推廣費用基礎上,開始大幅縮減營銷開支,這在B2B電子商務平臺的客戶群中已經有所體現;部分企業在采購和做市場推廣時開始出現支付困難,有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的情況發生;相當一部分企業調低2012年的增長預期,從“保增長”轉變為“求生存”。這種情況的持續,已經影響到一部分B2B電子商務服務企業。
新業務貢獻有限
生意寶上市之后確實在不斷創新業務。比如在2009年成立合資公司“網盛電信”,在2009年底投資成立“網盛發展”線上線下新型會展業務平臺,2010年成立 “網盛歐洲”公司進軍海外B2B服務業務,2011年11月成立 “網盛環境科學”公司進軍檢測領域。另外,公司還簽訂了《農村綜合信息化平臺項目公司合資協議》,借助信息化手段,開展針對農村地區的政務、服務和商務活動,進軍農村信息化市場。但是,這些創新業務在生意寶的收入結構中比例很小。
事實上,公司的股價自2010年9月以來一直處于下降通道中。為何生意寶致力創新卻始終未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進而贏得市場認可呢?
一位買方投資機構互聯網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生意寶雖然不斷在創新業務,但業績主要靠老本行,精細化工網的會展業務也受今年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導致成效不明顯;加之人力成本剛性上升,開拓市場的營銷能力也有待加強。
不過,生意寶董秘范悅龍則對創新業務表達了信心。他認為,生意寶B2B戰略明確以后,這些創新是很有社會意義的,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轉換的過程,創新模式目前還“在路上”,但值得期待。
根據2011年末易觀國際的數據,盡管交易規模在上升,但電商的季度環比增速在下降,從前兩年的30%以上下降到15%以下;同時,資本市場對電商的追捧也冷卻下來。這兩點說明電商行業寒意襲來。
盡管創新業務一直未有大的起色,但市場仍對生意寶賦予了高估值。以1月16日收盤價計算,生意寶的動態PE接近50倍,同為電子商務上市公司的上海鋼聯(300226,收盤價26.98元)、焦點科技(002315,前收盤價38.95元)則只有30倍左右。
財通證券研究員表示,生意寶在二級市場的合理股價需要等待估值修復至正常水平 (P/E值在30倍左右)。
數據戰略成效待檢驗
在2012年1月5日的大宗商品年報發布會上,生意寶董事長孫德良表示,將正式啟動“數據戰略”進軍大宗商品數據領域,在2012年打造生意寶產業鏈數據庫以及大宗商品的交易平臺。從能源、化工、紡織、橡樹、鋼鐵、有色、建材、農副行業8個產業領域近500個品種的大宗商品產業鏈數據的梳理已經完成,并將在未來對于大宗商品領域的行情資訊采集、產品價格監測、行情分析和走勢預測。孫德良表示,數據戰略能為改革傳統大宗商品的流通體制、加快我國的期貨發展市場、以及長期對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能力提供基礎條件。
齊魯證券許彬報告指出,生意社將大宗商品數據服務平臺提升至戰略平行高度,這或為未來成長帶來驚喜。生意社定位為大宗商品數據商,提供大宗商品動態跟蹤、行情分析、采購管理等多方面內容訂閱服務以及廣告服務,并致力于打造成集新聞、數據和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多媒體資訊服務公司。截至去年7月,我國主要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有200多家,交易總額近8萬億元人民幣。按照大智慧的招股說明書披露,2009年我國金融信息服務市場21.8億元,對應深滬兩市交易總額80萬億左右。按此簡單推理,大宗商品數據信息服務市場總量可達到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市場的1/5,對應潛在空間達4億元。大舉進入大宗商品信息服務領域,將能夠占領這個行業的制高點,但是2011年屬于投入年,業績貢獻還需要時日。
此外,財通證券研究員表示,我國每年大宗商品交易額比較小,只有8萬億~10億萬元,并且已經有100多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市場增量不大靠搶別人的市場份額,那么生意寶大宗商品的交易平臺的競爭優勢需要觀察。
董秘范悅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表示“數據戰略”雖然在目前還未體現經濟效益,但已經體現社會效益;此外,公司投資4000萬成立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正是考慮到石油對外依存度的提高,銷售成本的提高,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促使了網絡交易的發展需要,這都將會為今年業績帶來新增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