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0 19:58:54
每經編輯|蒙錦濤
11月7日,北京,“2025金融發展年會”現場燈光聚焦,第十六屆金融金鼎獎重磅揭曉。在眾多金融機構中,一家來自西部的銀行脫穎而出——成都銀行憑借其在特色金融領域的深耕與創新,成功斬獲“年度特色金融特別獎”。

這份榮譽背后,是一家區域銀行對特色發展道路的堅定選擇與持續探索。成立于1996年的成都銀行,不僅是四川省首家登陸A股的上市銀行,更是西部首家資產規模突破萬億的城商行。近三十載的成長路上,“與時代共脈搏、與區域共生長、與民生共溫度”的發展理念,已融入其血脈肌理。
在銀行業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成都銀行究竟憑借什么贏得了業界的認可?其特色化發展之路又能為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與城市共建
在服務區域發展中找準定位
參天大樹,必有其根。成都銀行的答案,或許藏在它與城市同頻共振的脈搏里。
“十四五”期間,成都精準地將國家賦予的“勢能”轉化為引領發展的“動能”,經濟總量連跨萬億臺階。超過2147萬的常住人口、近400萬的經營主體、“3個國家級+22個省級+N個市級”構成的產業園區體系……這座城市,為成都銀行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基于立足成都、覆蓋全省、輻射重慶及西安的業務網絡,成都銀行將自身發展深度融入國家戰略,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通過構建“重點項目、產業升級、要素保障”的三位一體服務模式,持續為成渝共建、城市更新、TOD綜合開發等重大項目建設注入金融動能,過去一年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內的重大項目提供信貸支持超過3000億元。
為服務城市創新發展新格局、培育新質生產力,成都銀行深度聚焦成都市重點產業鏈,系統構建了覆蓋16條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鏈動態數據庫,精準落位超1萬家企業,并基于深度研判創新推出18款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專屬金融產品。

截至2025年9月末,成都銀行總資產突破1.3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逾1350億元;貸款總額接近8475億元,其中,公司貸款與墊款規模突破7000億元,以實實在在的信貸投放有力支撐了實體經濟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為持續向區域產業發展注入金融動能,在2025年上半年申報及發行專項債金額超450億元的同時,成都銀行還不斷強化“重點項目落地推動中心”和“產品設計中心”的投行業務定位,省內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人金融服務覆蓋率達75%,并成功推動全國首批科技創新債券、全國首只民營創投企業科創債落地。
截至2025年6月末,成都銀行以124.29億元信用債承銷規模、共計37只的發行數量,位居四川省首位,以全方位、體系化的金融服務有力支撐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與產鏈共舞
構建特色金融生態圈
在特色金融發展道路上,成都銀行不僅是業務“參與者”,更是資源“整合者”,通過構建多領域協同的金融生態,將資源精準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
在科技金融領域,成都銀行創建了“專營機構+專業團隊+專項授信+專屬產品”的“四專模式”,對成都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率超過80%,科技貸款余額及增量連續四年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服務創新主體的金融解決方案。
在綠色金融領域,通過創新構建“綠色融資+科技賦能+生態協同”三位一體的服務體系,成都銀行精準支持了一大批綠色低碳企業成長壯大。截至2024年末,全行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長22.87%,達到497.71億元,規模位居四川省法人機構首位,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金融支撐。
在普惠金融領域,成都銀行構建“園區+金融+場景”服務生態,推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政銀類、場景化、供應鏈三大產品體系、21款特色產品,配合“強組織+快審批+優服務”組織模式,讓普惠金融的養分精準滴灌到萬千小微主體的生長根脈。
在養老金融領域,成都銀行圍繞“網點+云端+泛金融”鏈式服務體系,通過服務機制優化、服務設施改造、升級產品服務、精準宣傳教育等策略,加快塑造更有特色、更有溫度的適老金融服務品牌。
在數字金融領域,成都銀行打造了“網絡金融平臺”“1+4零售中臺”“對公中臺”“會計運營中臺”和“風險管理中臺”五大業務中臺,以及“數據中臺”和“智能中臺”兩大技術中臺,以“5+2”中臺體系建設夯實數據底座,為各項業務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在文創金融領域,成都銀行大膽拓路,率先設立中西部首家文創專營支行,聯動政府、專業擔保公司等創新推出“文創通”金融產品,并成功推動全國首單版權ABN落地,打造出“文創+金融”深度融合的“成都范本”。
通過構建多層次金融生態,成都銀行不僅深度服務于實體經濟,更在競爭激烈的銀行業中塑造出鮮明的差異化優勢。2024年,成都銀行首次躋身《財富》中國500強榜單,并于2025年躍升至第324位,成為當年榜單中位次提升最快的銀行機構。
與市場共鳴
用文化軟實力提升品牌溫度
在成都銀行特色金融的發展圖景中,有一股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在默默支撐——那就是根植于企業深處的文化基因。這種看似無形的軟實力,恰是推動其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的內在動能。
“引領發展、塑造形象、凝聚人心、創造價值”這十六個字,已融入成都銀行發展日常,化作了“四川居民最信賴的首選主賬戶銀行”“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佳伙伴銀行”“區域內政府治理體系的首站首選銀行”的具體坐標。
為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成都銀行秉持“人才強行”戰略,著力構建“外引內培、量質并重”的人才發展體系,并以溫暖包容的“家園文化”凝聚團隊力量,為特色金融之路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作為全國銀行營業網點服務標準化的先行者,成都銀行不斷強化服務溫度,持續完善服務規范體系,在四川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網點評選中,天府新區分行營業室更是獲得了全省第一的驗收成績,形成“標桿引領、全域提升”服務優化新格局。
圍繞“親民、便民、惠民”的服務宗旨,成都銀行通過煥新電子支付場景、簡化房貸辦理流程、推廣醫保電子憑證等舉措,著力優化消費金融體驗,并以“全市場精選、全產品優惠、全流程陪伴”的基金服務,為客戶提供更豐富的投資選擇。
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成都銀行創新推出熊貓IP“蓉嘟嘟”,作為“美好生活助力大使”,通過線上新媒體互動、線下網點特色服務專區等多元場景,將專業的金融服務轉化為溫暖陪伴,成為連接銀行與用戶的情感紐帶。
此外,成都銀行還持續開展“順時·讓美好發生”品牌活動,跟隨科技工作者、生態守護者、非遺傳承人等各界代表的腳步,通過圖文視頻記錄城鄉新貌與自然人文之美,講述金融賦能實體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傳承巴蜀文化的故事,助力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提升。
從滋養產業經濟的血脈,到激活科技創新的基因,再到涵養包容普惠的城市品格,作為深植成都、面向西部的金融機構,成都銀行正以其專業的金融能力、差異化的服務模式和獨特的市場路徑,深度參與并重塑城市的發展肌理。這條“特色金融”之路也證明了,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把握機遇,在深耕特色領域中構建優勢,在服務實體中實現價值,或是銀行業突破同質化困局的關鍵所在。
編輯|蒙錦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