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05 19:50:18
11月5日,第八屆進博會在上海開幕,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以“出行,無限可能”為主題,首次構建“三位一體”汽車產業生態全景。12家全球知名外資車企展示最新產品與技術,如特斯拉Cybercab全自動駕駛汽車迎來亞太首秀。多家車企強調深耕中國市場,大眾、奧迪等車企高管表示將加大在華投資,推動本土創新,展現出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每經記者|黃辛旭 每經編輯|余婷婷
11月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在上海拉開帷幕。
汽車展區歷來是進博會中人氣最旺、最受關注的展區之一。今年進博會的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以“出行,無限可能”為主題,首次構建“三位一體”的汽車產業生態全景,整合汽車工業、汽車未來及汽車文化三大維度,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體驗。
具體來看,本屆進博會,特斯拉、梅賽德斯-奔馳、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捷豹路虎、豐田、本田、現代、通用、福特等12家全球知名外資車企,都帶來了汽車產業最新產品、技術及解決方案。
進博會一直是各家汽車供應鏈企業展示全新技術、新產品,甚至探索未來出行新想象的窗口。未來“輪子上的生活”究竟會變成怎樣?或許可以在進博會的汽車展區找到答案。
各家車企曬技術底牌
特斯拉Cybercab是今年進博會的一大亮點,這也是其在亞太地區的首秀。
“沒有方向盤、沒有踏板,車輛是全自動駕駛。特斯拉Cybercab采用兩座設計,主要是我們了解到美國市場92%的出行場景為1至2人的需求。”特斯拉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稱,特斯拉Cybercab采用Tesla Vision視覺處理系統+端到端神經網絡的自動駕駛方案,未來將服務于特斯拉Robotaxi無人駕駛網約車車隊。
大眾汽車集團則攜大眾、奧迪旗下四環及AUDI雙品牌,以及保時捷品牌亮相進博會,帶來8款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與經典車型。包括了ID. AURA、ID. ERA、ID. EVO概念車、奧迪E5 Sportback、保時捷新款911 Turbo S等。此外,大眾汽車軟件能力中心“CARIAD中國”和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均參展,并展現了本土自研的CMP平臺、CEA電子電氣架構及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技術成果。
捷豹路虎今年則攜“越野新王”全新路虎衛士OCTA進行公眾首秀,該車型搭載全球首創6D智能動態底盤與OCTA模式,將全地形能力、駕乘舒適性和動態操控性提升至新的高度。
本田此次攜旗下海陸空全領域產品及安全技術成果出展。其中,在四輪出行領域,本田主要展示了其在被動安全技術領域的探索,比如,Honda行人假人Polarlll、可降低對方車輛沖擊的全新ACE承載式車身等。
作為產業鏈較長的行業,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產品和技術層面“各顯神通”。
比如,米其林首次在華展出采用FCG復合涂層面料打造的剛性充氣艇和浩悅5E輪胎,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偉巴斯特則展示了超大雙開啟全景天窗系統等。此外,天翎科境外展團、時的科技等企業也都帶來自身在低空經濟方面的成果。
傳遞深耕中國市場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為中國”“升級在華研發體系”“引入中國本土供應商”等信息,仍是各家車企高管在本屆進博會上不斷強調的關鍵點。
比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進博會上宣布,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智駕科技企業地平線聯合成立的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將在中國自主設計與研發系統級計算方案,為大眾汽車集團的高級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強力支持。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作為一家全球科技驅動型企業,大眾汽車集團持續在關鍵未來技術領域夯實創新根基,中國市場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在中國自主設計與研發系統級計算方案,我們正在掌握未來智能出行的關鍵技術,這將進一步鞏固集團的長期創新能力,并推動中國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奧迪全球首席執行官高德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強調:“中國市場是奧迪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一直在平衡奧迪在全球的投資,未來仍會把投資的重點放在中國,這一點毫無疑問。當然,隨著大筆投資的到來,挑戰也不言而喻。奧迪不會懼怕挑戰,良性的挑戰會驅動我們不斷創新。”
“我們對中國市場滿懷信心,參展車型通過各維度的本土創新成果,呈現了我們對個人出行未來的展望。”通用汽車高級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何思文表示。通用汽車認為,此次進博會上展示的別克至境L7、寶駿悅也PLUS兩款車型均是其本土化加深的證明,這兩款車型代表了公司在驅動系統、智能座艙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等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慶同樣表示:“八年來,我們不僅見證了開放合作帶來的發展機遇,更通過持續引入新產品、新技術、新體驗,不斷夯實‘在中國,更中國’的本土戰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