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5 07:07:57
當地時間10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均創歷史新高。大型科技股多數上漲,福特汽車、美光科技等漲幅顯著,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508億美元。美國9月CPI同比增長3%,低于預期,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下周將延續降息步伐,交易員還預計12月將再次降息。白宮稱通脹放緩,但有機構指出住房成本數據干擾或致9月CPI失真。
每經編輯|杜宇
當地時間10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均再創歷史新高。納指漲1.15%,本周累漲2.31%;道指漲1.01%,本周累漲2.2%;標普500指數漲0.79%,本周累漲1.92%。

大型科技股多數上漲,英偉達、谷歌漲超2%;亞馬遜、蘋果漲超1%;微軟、英特爾、Meta小幅上漲;奈飛跌超1%;福特汽車漲超12%,創2020年3月份以來最佳單日表現;美光科技漲近6%,創歷史新高;Unusual Machines漲超8%。
特斯拉報433.72美元,跌3.40%,市值1.44萬億美元,其市值一夜蒸發5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18億元)。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0.27%,本周累漲2.4%。文遠知行漲超5%,金山云漲超2%,百度、嗶哩嗶哩漲近2%;愛奇藝跌近1%。
富時A50期指連續夜盤收漲0.35%,報15544點。
COMEX黃金期貨跌0.65%,報4118.5美元/盎司,本周累跌2.25%。COMEX白銀期貨跌0.6%,報48.42美元/盎司,本周累跌3.36%。
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小幅收跌。WTI原油期貨結算價收跌0.47%,報61.5美元/桶,本周累漲7.6%。布倫特原油跌0.08%,報65.94美元/桶,本周累漲7.59%。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媒體報道,北京時間10月24晚間,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了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報告,其中顯示,美國9月CPI同比增長3%,低于市場預期的3.1%,前值為2.9%;環比增長0.3%,亦低于市場預期的0.4%,前值為0.4%。
更受美聯儲關注的核心通脹指標也發出了更明確的降溫信號。報告顯示,美國9月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同比增長3%,低于預期的3.1%,前值為3.1%;環比增長0.2%,亦低于預期的0.3%,前值為0.3%。
美國CPI和基準利率走勢(2020年1月至今)。圖片來源:證券時報
由于美國政府“停擺”,大部分經濟數據已經暫停發布,原定10月15日發布CPI數據也一再推遲。而美國勞工統計局專門發布這些數據,因為社會保障局將其用作調整福利檢查中生活成本的基準。除此之外,CPI數據也是美聯儲在下周做出利率決定之前將獲得的最后一個重要數據。
在低于市場預期的通脹指數發布后,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將在下周延續降息步伐,將基準利率從目前4%~4.25%的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交易員還預計12月將再次降息。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聯儲觀察工具(FED WATCH TOOL)顯示,下周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98.9%。
但明年的貨幣政策前景則顯得較為模糊,關稅是否引發通脹仍然是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
B.Riley Wealth的Art Hogan表示:“10月24日的好消息!這份報告顯然會讓美聯儲在下次會議上按計劃降息。美聯儲已明確表示,他們更關注走軟的勞動力數據,即便核心CPI遠高于其2%的目標,也會繼續捍衛充分就業的使命。”
高盛資產管理的Lindsay Rosner稱:“今天溫和的CPI報告幾乎沒什么會‘驚擾’美聯儲,我們繼續預計下周會議將進一步放松政策。在當前數據稀缺的情況下,12月再度降息的可能性也依然很大,美聯儲沒有太多理由偏離點陣圖所指引的路徑。”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的Ellen Zentner表示,低于預期的CPI與政府關門期間我們從私人數據中看到的整體情況一致——幾乎沒有跡象顯示通脹在飆升或勞動力市場在斷崖式下滑。
她說:“對一個專注于謹慎‘風險管理’的美聯儲來說,這意味著下周將再次降息,之后很可能還有更多。”
機構分析師表示,這份CPI報告意味著美聯儲幾乎肯定會在下周再次降息。分析師還指出,數據顯示汽油價格似乎是整體指標的推動因素:9月份汽油價格指數上漲了4.1%,是所有項目月度增長的最大因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表示,通脹正在放緩,美聯儲壓力減輕。預計未來報告中的通脹將進一步下降。沒有證據表明關稅正在導致通貨膨脹。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機構指出,住房成本數據干擾或致9月CPI失真。Inflation Insights總裁兼創始人Omair Sharif指出,住房數據異常可能一次性壓低了9月通脹數據。代表住房自有成本的實際等效租金指數9月環比僅微升0.1%,創四年多來最小單月漲幅;而租賃住房指數上漲0.2%。
Omair Sharif進一步表示,租金與實際等效租金之間的巨大差異幾乎可以確定是數據噪聲所致,從這個角度看,當前核心通脹讀數顯然夸大了潛在通脹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時報、中國基金報、券商中國、市場公開資料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7832234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