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7:25:09
2025灣芯展期間,寧存政教授接受每經記者專訪,并闡述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現狀。他表示,國內在勞動力成本、市場規模等方面有優勢,但在“高精尖”領域存在短板,如光刻機、檢測設備、EDA軟件等。寧存政強調,半導體是信息技術產業核心,國內需建立產業生態、研發生態等,才有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生態。
每經記者|趙景致 每經編輯|陳旭
在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灣芯展)期間,深圳技術大學集成電路與光電芯片學院院長寧存政教授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專訪,闡述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目前的狀況。
寧存政認為,國內在勞動力成本、市場規模及中低端設備制造上有較大的優勢,但在“高精尖”領域存在著明顯短板,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光刻機。但除此之外,檢測設備、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等環節同樣相對落后。
半導體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寧存政強調,只有在國內建起產業生態、研發生態、產業鏈條和相關設備能力,才能有長期健康穩定的發展生態。
寧存政接受記者專訪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攝
NBD:半導體產業遭遇“卡脖子”,您認為對國內行業的影響是什么?
寧存政:歐美對國內半導體行業“卡脖子”,影響最大的就是光刻機了。但其實圍繞半導體產業鏈,卡脖子的不僅僅是光刻機,檢測設備也是,全世界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美國KLA公司產品。國內當然也開始有很多檢測設備,但高精尖的還是靠進口設備,再比如高級的鍍膜、離子注入、電子束光刻及EDA等類別,絕大部分高端產品仍然依賴國外進口。
整體來看,半導體領域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不僅支撐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還與我們日常生活、科研等各個領域密切相關。
長期來看,各個主要國家和經濟體都在試圖建立獨立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國家也一樣,肯定也要在國內建起產業生態、產業鏈條和相關設備能力,這樣才能有健康穩定的發展生態。
NBD: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優勢是什么?
寧存政: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勞動力、規?;a、成本控制和市場規模等方面。在眾多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設備領域,我們已具備自主生產能力。憑借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能夠實現大規模生產,進而形成顯著的規模效應。
目前半導體產業鏈下游已具有較高成熟度,尤其在深圳及周邊區域,依托完整的產業生態與豐富的應用場景,構建起顯著優勢。在眾多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設備領域,我們憑借成熟的工藝與成本控制能力,形成了與國際廠商競爭的有力抓手。
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高精尖技術產品領域,我們仍存在明顯短板,這也是當前產業升級過程中亟待突破的關鍵環節。
在面向高端制造的關鍵設備如光刻機及其他對可靠性、一致性要求極高的量產型裝備方面,我們仍存在明顯差距,這也正是當前主要的攻堅方向。
NBD:我們近年在高精尖領域取得了哪些最新成果?
寧存政:以今天發布的新凱來90GHz示波器為代表,我國半導體領域在各環節正持續涌現創新成果。
目前我國半導體創新活力迸發,中小企業也容易推出新產品,政策環境也相當開放,但整體來看,高端設備難度較大,技術迭代的速度仍隨產品門檻的提升而明顯緩慢,競爭實力主要體現在門檻較低的品類上。
在深圳技術大學,我們建設的半導體微納加工中心就是一個向全社會開放的平臺,這是深圳市目前唯一同時具有半導體光電子芯片和智能傳感芯片全部工藝設備能力的公共平臺,也是全國高校少有的規模性先進平臺。
我們建設的初衷之一就是為中小企業在高精尖芯片領域的科研、技術開發、概念驗證提供關鍵平臺支撐,以降低使用者的研發門檻與成本壓力,助力深圳的科研實力越來越強、科研成果越來越多。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趙景致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