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融媒體中心 2025-10-10 20:34:46
“道路能不能再拓寬一點?”“荷塘開發咱村民要有話語權!”“重陽節活動要辦到老人心坎上。”在雅安市名山區百丈鎮高崗村,這些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如何決策,統統都要擺上“高崗有‘理’”民主議事會的桌面,讓群眾成為決策的主角。
近年來,通過“高崗有‘理’”這個平臺,高崗村的村里事真正成了家家事,議出了發展,也議出了人心。
第一題:行路難,怎么破?
高崗村丁溝(小地名)連接中國至美茶園綠道的2.5公里道路,是周邊百余戶茶農售賣鮮葉、趕集貿易的必經之路,也曾是大伙兒的一塊“心病”。
“路太窄了,路況也差,會個車很麻煩,尤其是趕著去賣茶的時候,心焦得很。”道路狹窄、局部坍塌,“行車難、會車險”成了高崗村村民心頭的“堵點”。
對一條好路的渴望,成了周邊村民的集體期待。收到群眾反饋后,高崗村“兩委”迅速將“道路拓寬”提上議事議程。議事成員不僅限于村組干部,還按需選取了沿線住戶、鄉賢和有建筑經驗的村民,直接把議事地點“搬”到了現場。
“我建議發動募捐。”“我們可以出工出力!”現場,圍繞拓寬標準和資金,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幾輪協商下來,高崗村形成了“四個一點”方案:村民自己湊一點、動員企業和愛心人士捐一點、組上出一點、村集體贊助一點。
資金難題迎刃而解,道路建設加速推進。如今,一條寬闊的便民路已順利通車,也為產業發展拓寬了通道。
第二題:好資源,怎么活?
高崗村內的三灣荷塘風景宜人,是村民茶余飯后休閑散步的好去處。然而,這片好風光的經濟價值并未得到充分體現。
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開發主導權要握在村集體手里。”“要引入專業企業運營。”議事會上,村民代表、鄉賢、合作社成員和涉及土地流轉的農戶各抒己見。通過引導大家聚焦“集體利益最大化、村民長期受益”這個核心,高崗村最終確定了“村集體以土地入股+專業企業運營”的模式。
隨后,村里多方奔走,成功引入一家文旅企業投資3000余萬元,打造了“三灣塘”茶主題民宿集群。當地村民不僅可以通過土地入股獲得分紅,還能在民宿群中實現就業。
據統計,該民宿集群建成投用以來,已累計解決高崗村30余名村民就業,帶動村集體增收80余萬元。昔日的靜謐荷塘,如今已成為高崗村農文旅融合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第三題:新民風,怎么樹?
面對村里600多位老人精神關懷缺失的問題,高崗村“兩委”將“辦好重陽節、培育敬老風”一事交由議事會共商。
“活動要務實,讓老人有參與感。”“節目最好本村人自己演,更親切。”“飯菜要軟糯,適合老年人口味。”圍繞辦好重陽節敬老活動,高崗村鄉賢、村民代表、青年志愿者等紛紛建言。
經過集體討論,活動最終方案確定:由高崗村集體經濟適當支持,村民共同出力——廚藝好的負責“暖心宴”,有才藝的組織演出,年輕人承擔服務保障。
大家還建議,將重陽節固化為“高崗敬老文化節”,并推動形成“一節一禮一俗”的常態關懷制度,讓尊老敬老從“一年一次”變為“細水長流”。
在高崗村,民主議事不是一句空話,它把抽象的“民主”二字,化為道路拓寬的夯土、民宿落成的喜悅、老人臉上的笑容,以及村民心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