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29 21:52:44
每經評論員 付克友
9月26日,王健林因萬達下屬文旅項目1.86億元執行案被下達限制高消費令。36小時后,限高信息悄然撤銷。萬達集團回應稱,此次系“執行層面信息不對稱導致”。
作為中國房地產特別是商業地產領域的代表符號之一,王健林被“限高”,不僅是個體困境,更反映整個行業轉型的陣痛。這位中國前首富的起伏軌跡,可以說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從狂熱走向理性周期的一個縮影。
那種“高杠桿、高周轉、高回報”的快速擴張模式,已成明日黃花。1.86億元不到王健林嘴里說過的“兩個小目標”,但整體形勢不容樂觀,萬達集團目前有10條被執行人信息,總金額達52.62億元,更有47條股權凍結信息。加上萬達商管和萬達地產集團,萬達系被執行總金額超過70億元。
因此,王健林在“虛驚一場”之后,還沒有辦法松一口氣。從2023年珠海萬達商管上市的“對賭”失敗,再到2025年的“限高令”,王健林不斷啟動“賣賣賣”模式,是斷臂求生,更是一場難逆行業轉型趨勢的悲壯轉身。
2023年以來,萬達系已累計出售超85座萬達廣場,僅2025年5月就一次性打包出售48座給太盟、騰訊、京東等機構組成的聯合體。萬達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權被賣給同程旅行,快錢金融30%股權被賣給中國儒意。王健林還清空了海外資產,包括美國傳奇影業股權、英國圣汐游艇公司等。
有統計顯示,2024年和2025年,萬達系累計處置資產超900億元,早年的“多元化”已瘦成“商管+文旅”兩根硬骨頭。
說起來,王健林是較早意識到房地產尤其是商業地產變遷趨勢的企業家之一。他在2015年就提出從重資產向輕資產模式戰略轉型,剝離還是現金奶牛的萬達廣場,減少固定資產投資,降低運營風險,以期實現商業模式的根本重構。
王健林有一句名言:“優秀的企業要在好的時候做最壞的打算,在壞的時候做最好的安排?!边@種憂患意識,使得萬達能夠在危機中獲得喘息機會,但王健林顯然還是低估了行業變遷的力度與速度。
王健林的“斷臂”越發徹底,越發決絕,也在一定程度上映襯了他的悲壯。萬達堅持市場化的“資產出售”而非“債務重組”,迄今未申請境內債整體展期,保留了信用記錄,卻也把全部壓力集中在“賣得快、賣個好價錢”。
面對行業變遷,王健林的選擇是承擔而非逃避。他人未走,錢也未全部離場,“邊打邊退”,用資產折價換取信用緩釋。有網友評價:“70歲還在賣資產還債,不逃不躲,比耍無賴的強太多。”“至少守住了不爛尾、不欠薪的底線,算個體面人?!边@為王健林贏得了輿論和公眾的某種肯定,甚至一定程度的尊重。
商業世界不相信眼淚,更相信現金流與償債能力。但在市場規則之外,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評價準則,比如,擔當比聰明更重要,信譽比規模更持久。
限高令“閃退”,王健林的還債之路仍要繼續。個人魄力終究難以逆轉行業和時代的洪流。即便是商業大佬,可能也需要艱難翻越。當初搭過的時代紅利便車,成為如今的“壓力山大”。面對行業趨勢,縱使王健林也不得不低頭。
難能可貴的是,王健林沒有放棄,在還債的同時,也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8月,年逾七旬的王健林來到克拉瑪依,考察招商引資、文旅發展等。在行業寒冬中的堅守,大約也是一個企業家所堅持的體面與倔強。
真正的企業家精神,能夠在順境中乘風破浪、高歌猛進,更須在逆境中堅守陣地、負重前行。當行業紅利消退、債務壓頂、信用凍結、資產縮水,他們選擇不退、不逃、不躲、不甩鍋。這是一種擔當,也是一種承諾。王健林的還債歷程,留下了一個行業轉折時點上的背影,也為更多企業家提供了一個值得參照的樣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