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9-17 23:19:10
每經記者|黃鑫磊 每經編輯|張海妮
9月17日,在“2025世界儲能大會”期間,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與能源轉型的核心支撐,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行業需正視內卷、安全等多重挑戰,走健康、穩健的發展道路。
李俊峰指出,儲能在能源轉型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不可或缺。但當前儲能行業仍存在諸多短板,如安全事故風險、環境污染隱患不容忽視;全球供應鏈安全、原材料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完善;技術標準與質量控制體系也亟待健全。
“內卷是儲能行業必須破解的難題。”李俊峰表示,國內企業經歷了從學習模仿到自主創新的階段,過去長期追求降本增效,如今亟須轉向提質增效。他直言,當前行業出現的“增產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現象必須得到遏制,國家已下了很大決心來解決內卷問題。
談及媒體關切的“儲能出海”問題,李俊峰表示應以“儲能國際化”來替代,因為我國儲能生產制造集中度過高,占全球產量的70%~80%,他認為這種分布不夠均衡,儲能行業應該加快國際化步伐。
對于行業熱議的長時儲能,李俊峰稱,當前電力系統仍可通過煤電、天然氣發電、水電、核電等調節供需,暫不需要長時儲能,只有當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到60%以上,才會需要長時儲能。“現階段的重點應該放在提升儲能時長、降低成本與提高可靠性上。”
在區域能源發展層面,李俊峰表示,國內各地雖具備風、光、核能、化石能源等多元資源,具備功能互補的基礎,但目前尚無現成的能源轉型模板。地方能源發展必須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推動風、光、生物質能、化石能源及核能的協同發展,實現多能互補與綜合利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