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布 2025-09-04 20:26:53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
9月4日
成都優化營商環境70條舉措
正式出臺
從“項目審批極簡辦”到 “執法檢查不擾企”再到“全球鏈接更順暢”……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出臺的這70條舉措涵蓋22個改革領域,緊扣市場主體發展的核心訴求,聚焦政務、法治、市場、要素、開放等關鍵領域,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加充滿活力、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市場環境,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政務減負增效:
企業辦事從“跑多次”邁向“一次成”
企業全生命周期中“辦事難”“流程長”的痛點,成為此輪政策改革的優先解決項。記者梳理發現,此次政策的“減法”,正通過深度數字化改革和系統性流程再造來實現,其核心在于推動政務服務模式向“極簡”“無感”升級。
針對項目審批環節的堵點,政策明確提出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核心在于打通證照、稅收、社保等關鍵涉企數據壁壘,形成企業“免填報”辦事清單。在用地審批這一重大項目落地的關鍵節點上,高質效承接省級用地審批權,分級確定重點項目“用地保姆”,對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用地報批實行“隨到隨審”,審查時間大幅壓縮至7個工作日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同步升級,創新打造“高效辦成建筑項目開工建設一件事”的應用場景。此外,記者注意到一個顯著亮點——允許產業園區內符合條件的工業項目采取分期竣工驗收,這一舉措將直接作用于縮短項目達產周期。
聚焦產業園區建設,此次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70條舉措更強調精準賦能——采取“一園一策”模式,科學下放相應管理權限,在園區層面設置專業化企業服務中心,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辦理。同時,以線上“園區通”平臺為載體,集成資源要素,實現供需精準對接與服務閉環。
惠企政策獲取與兌現效率,是衡量營商環境關鍵建設“誠意”的重要標尺。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70條舉措要求新出臺惠企政策須實現不低于30%的比例實行“免申即享”,讓政策資金能“一鍵直達”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少中間環節帶來的損耗。為此,成都惠企政策服務平臺將進一步優化:確保企業可通過“一碼查詢、一鍵申報”輕松掌握和申請政策。
法治保駕護航:
讓企業的“安全感”可觸可感
法治環境的優劣,直接關乎企業投資決策的穩定性與長遠信心。記者觀察發現,此次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70條舉措將構建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置于突出位置,重點在于明確政府權力邊界,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
執法檢查的規范化和透明度提升是關鍵突破口。通過建立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探索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并落實行政執法“輕微不罰、首違免罰”原則,為企業創造更具包容性的成長空間。同時,全面推行全市涉企“一碼檢查”機制,旨在讓每次執法檢查的主體、依據、結果等信息都公開透明、可追溯。此外,還將持續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散布傳播涉企虛假不實信息,蓄意造謠抹黑企業、企業家,以“輿論監督”名義對企業進行敲詐勒索等問題,為企業聲譽構筑起堅實的防護網。
在產權保護與糾紛化解層面,此次發布政策舉措的發力點更加精準、務實。強調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與政企協作機制的健全,重點建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成都分中心,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撐。此外,記者注意到,在市場主體退出環節政策舉措明確將建立中小微企業破產保護機制,推動完善市場化庭外重組與庭內重整程序銜接機制。
開放賦能創新:
成本降、機會增、鏈接廣
激活市場源頭活水
開放與創新,是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記者梳理發現,此次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70條舉措在這兩大維度打出“組合拳”,通過為市場主體降低成本負擔、拓寬機會空間、提升開放能級,讓市場活力競相迸發。
降低企業經營發展的綜合成本,是激發市場活力的基礎所在。政策舉措通過創新機制在“降本增效”上多路突破:在土地要素方面,創新建立制造業企業“數據得地”精準評分體系,加速盤活低效工業用地存量;人力資源保障上,實施精準的人才開發指引和“崗位找人”匹配服務,并配以萬套新增保障房與人才公寓供給,降低人才安居成本;要素價格治理方面,深化水電氣價格改革,強力清理規范轉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行為;融資支持領域,持續深化“蓉易貸”普惠金融服務,探索基于園區的“秒貸”模式,為企業注入更便捷的金融活水。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政策舉措中對科技創新成本的聚焦:支持中試平臺開放共享,推廣普及科技創新券應用,精心打造“線上科創通+線下科創島”的立體化科技服務體系,并拓展“算力券”應用范圍,顯著降低中小企業使用高端算力資源的門檻。
▲蜂鳥智造打造的“高新蜂鳥中試+”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此外,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70條政策舉措展現出對新業態、新模式更大的包容性:探索開展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試點,完善適應新經濟發展的行業登記服務機制,讓城市成為企業發展的“合伙人”。其中明確提出,2025年將發布不少于20次覆蓋產業場景、民間投資、科技創新等各類城市機會清單,主動開放城市公共資源與應用場景,并深入實施“蓉品出川”行動,助力本地品牌拓展市場疆域。政府采購與招標的規范化、透明化也是政策重點——將致力于提升電子化采購比例至90%以上,并拓展信用信息的應用場景,完善普惠融資服務體系。
提升國際競爭與合作能級,是成都作為內陸開放前沿的使命所系。此次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將在國際化服務上布局一系列實招:強化國際空港、陸港樞紐功能,優化提升“7×24小時”通關便利性和144小時過境免簽服務;優化外商投資登記流程,推動實現“全程網辦”,并依托外資企業圓桌會議機制提升訴求辦結效率;以“蓉品出海”“蓉歐產業對話”等品牌活動為平臺深化經貿合作,便捷高效的跨境稅費電子繳退庫服務也將被大力推廣;外籍人才“安居樂業”的環境也在優化中,包括提供永久居留申請“一對一”專員服務,實施“家在成都”系列工程,持續完善國際化的支付、醫療、教育等生活服務環境,全方位塑造“近悅遠來”的國際一流營商生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