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運大省“噸位”升級?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9 08:39:08

每經記者|肖純    每經編輯|段煉 楊歡    

CFF20LXzkOyPXO6vYllKeN4BWpV9kz4Ziaw8eEmflSvrW5O3jiaiblj8FiaFjaYUfGBvyeXZSVvgEKMCvUwLQsF4qg.jpg題圖來源:攝圖網_500636473

一寸水深一寸金。

日前,2025年長江干線宜昌段航道維護疏浚項目正式開工。預計工程完工后,長江宜昌至武漢段航道枯水期維護水深將全部提升至4.5米。

放大來看,長江宜昌至武漢段航道全長約612.5公里,約占長江干線航道的1/5,上連三峽庫區,下接下游深水航道——

眼下,向上,三峽水運新通道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已正式獲批,新通道設計通航能力為萬噸級,一舉解決了因三峽船閘導致的重慶航運“卡脖子”問題。

向下,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整治工程也已竣工驗收,6米水深全線貫通,實現了即便在枯水期,萬噸貨輪也能直達武漢。

此時,被卡在中間的長江宜昌至武漢段顯得極其尷尬。業內普遍認為,這是長江航運最后一段“梗阻”,也是航道治理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CFF20LXzkOyPXO6vYllKeN4BWpV9kz4ZD7OOzuqb7MOnuGkCSchlJk2iaHzSZs9SbSdkWKlibg6kYzib7OSXqMkiaA.jpg

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為什么長江上游、下游都能暢行,只有中游“卡脖子”?長江宜昌至武漢段航道水深提升至4.5米后,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長江這條黃金水道的航運版圖?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01

作為長江徑流里程最長(1062公里)的省份,湖北是名副其實的水運大省。2024年水路貨物運輸量、水路貨物周轉量增長8.9%、9.5%,達到7.6億噸、5470億噸公里。

但另一方面,湖北又“苦”長江久矣。

曾有論文指出,其所處的長江中游流域內段河型眾多,河床組成復雜,天然節點較少,兩岸抗沖性弱。

同時與大小支流、湖泊相連,眾多因素導致該段河床演變劇烈,洲灘變遷頻繁,灘多水淺,航槽極不穩定,礙航情況頻發,歷來是長江航道治理的重難點。

早在2014年4月,湖北為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推動沿江經濟社會發展,針對長江“中梗阻”問題,提出了“645工程”。2016年,“645工程”被列入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和交通運輸部水運“十三五”發展規劃。

所謂“645工程”,即為武漢至安慶6米水深、武漢至宜昌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當地交通運輸部門曾算過一筆賬——

“645工程”實施后,1.3萬噸級內河船和1萬噸級江海船將直達武漢、5000噸級內河船直達宜昌。投入運營后(按20年測算),航運直接經濟效益達547億元,沿江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還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2030年、2040年將可節約船舶能耗約4萬噸、4.2萬噸。

去年4月,長江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并通過竣工驗收,滿足萬噸級船舶常年通航需求,讓武漢從“河港”變“海港”。剩下這一段4.5米的水深目標,卻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CFF20LXzkOyPXO6vYllKeN4BWpV9kz4ZTnTGkK7Rq28lmHrRZtzjJdgdAU5klJI8WchUQw19EXyxURMHcPHewQ.png

圖片來源:中國交通報

從地圖上看,長江宜昌至武漢段全長約612.5公里,約占長江干線航道的1/5,整體呈現V字型,以岳陽城陵磯為交點,一邊連著荊江,一邊連著長江城陵磯至武漢段。該航道蜿蜒曲折、灘多水淺,僅能滿足5000噸級船舶季節性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滿足3000噸級。

其中,宜昌至荊州之間的長江枝江段,每年枯水期都存在“坡陡流急”“反復落淤”等問題,成為制約長江航道通過能力的“中梗阻”。去年9月,長江中游荊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也已全面開工。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02

升級航道并非湖北的“唯一選擇”。

在湖北省謀劃中,更加便捷的線路是“截彎取直”重新修建一條橫向的荊漢運河,在當地看來,這將有效解決長江中游荊江河段礙航問題,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在鄂專家團隊便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至今,項目已謀劃近十年之久,卻遲遲未正式納入國家規劃。

CFF20LXzkOyPXO6vYllKeN4BWpV9kz4ZqQegficECg51icibKoehOCNiaXYg7rrt3AHYf6XcIJDQ1jJ1Kib0ASN34xQ.png

圖片來源:湖北衛視

究其原因,修建“荊漢運河”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航運等多方面,也將對長江中游多省,特別是湖北、湖南兩省的水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項目規劃要統籌考慮各方利益。

一個例子是,從地圖上看,荊漢運河的“拉直”,剛好跳過了湖南第一大港岳陽城陵磯港。城陵磯港去年貨物進出港量超過1億噸,占湖南水上貨物進出港量的65%以上,在湖南港口中占據重要地位。

不過湖北并未放棄,去年8月,湖北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強調加快謀劃實施荊漢運河項目,積極推動項目納入國家相關規劃。對比此前,這次表述多了“加強向國家部委的匯報銜接和兄弟省市的溝通對接”相關內容。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余家祥向城市進化論表示,荊漢運河在船舶大型化效益、代替陸路運輸方面將產生直接的持續的經濟效益,但運河初期一次性投資巨大,且維護成本較高。由于荊漢運河還處于前期謀劃階段,替代方案就是現有河段進行航道整治。

隨著技術的進步,4.5米水深也不是長江宜昌到武漢段的“天花板”。

近年相關專家就長江城陵磯到武漢段航道水深提升至6.0米展開了可能性研究,這也是湖南更樂見的方案。如果城武段航道水深能從4.5米升級到6米,意味著萬噸級船舶可以從武漢進一步上溯至岳陽,相當于湖南也擁有了“海港”。

在余家祥看來,從長遠來看,長江中上游6米水深在技術上具有一定可行性,在當前來看也有其必要性,可以作為一個中長期目標,配合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循序漸進推進。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03

內河航運時代,很多內陸省份紛紛定下“通江達海”的目標。

湖北作為老牌水運大省,提出要以建設三個“絲綢之路”,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其中之一就是“水運上的湖北”。

不只是長江宜昌至武漢段航道,不久前,漢江雅口樞紐二線船閘工程初步設計獲得湖北省發改委批復,標志著漢湘桂內河水運大通道湖北段項目前期工作再獲突破。

所謂“一寸水深一寸金”,水運被認為是目前價格最低的運輸方式。湖北媒體曾做過比較,中部六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中,湖北是最低的,其次是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水運條件相對較差,也在這一指標中排名墊底。

隨著4.5米標準化航道全面鋪開,不僅5000噸級貨輪可以滿載穿梭于武漢和重慶之間,大宗商品運輸成本下降,沿線產業帶聯動更加緊密,還推動港口向大型化、智能化升級。

CFF20LXzkOyPXO6vYllKeN4BWpV9kz4ZeOzCzauwF8UJRibWsIuZO5mbqqabzK9wk8WQ9EAcRt8Dcn15uc5MDbw.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22012

去年,隨著黃石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加上此前破億的武漢港、宜昌港、黃岡港,湖北的億噸大港多達4個,數量為長江中上游最多。而且荊州港2024年貨物吞吐量為9023萬噸,距“億噸級”只差臨門一腳。

如何分工合作,余家祥表示,武漢港的定位是重點打造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和水水中轉。宜昌港定位于三峽翻壩轉運樞紐港,黃石港定位于內河大宗散貨多式聯運港,黃岡港定位于長江中游礦建材料集散中心。通過港口功能定位區分,實現區域之間相互協同,可以更好發揮湖北“九州通衢”的區位優勢和港口資源稟賦。

就在不久前,武漢印發了《武漢市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錨定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提出打造現代化國際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在余家祥看來,可以借鑒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經驗,重點發展北外灘航運服務總部區,以國際航運服務大廈為引領,以航運交易和金融為特色,以航運總部經濟為核心,以航運功能性機構引進為重點,引領航運中心發展。

按照湖北年初的規劃,今年將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新增港口通過能力2000萬噸,高等級航道里程突破2300公里,港口集裝箱通過能力達600萬標箱,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以上。

記者|肖純

編輯|段煉 楊歡?易啟江

校對|程鵬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