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8-27 13:59:22
8月26日,百望股份召開中期業績發布會。執行董事、CEO付英波稱,公司歷史性盈利拐點提前到來,AI業務成為營收增長最大變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同比增長23.5%,凈利潤360萬元,同比扭虧。首席專家續巖介紹,未來“睿界”“問數”智能體將快速進入市場。公司還將繼續擴容智能體矩陣,與戰略客戶共建“數據智能共同體”。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魏官紅
8月26日,百望股份(HK06657,股價19.00港元,市值42.92億港元)召開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百望股份執行董事、CEO(首席執行官)付英波稱,公司歷史性盈利拐點提前到來,其中以三大智能體為代表的AI(人工智能)業務成為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利潤提升的最大變量。
去年7月,百望股份登陸港交所,成為“電子發票第一股”。同年10月,付英波加入百望股份,推動公司向“數據智能(DI)”戰略轉型,此前,他曾任“AI四小龍”之一曠視科技的CEO,多年深耕讓他看到了更為清晰的AI發展路徑:“AI浪潮正為Saas行業提供重生的機會,相比于傳統效率工具,智能體則是通過算法與數據生成新的生產力平臺,并從根本上解決AI的商業價值閉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2025年上半年,百望股份實現營業收入3.48億元,同比增長23.5%,錄得凈利潤360萬元,同比扭虧。付英波在業績會上表示,上述財務表現不僅代表公司上市首年的穩定交付,也表明產業AI正在逐步進入價值兌現階段。他強調,AI在企業中的角色正從輔助工具轉變為生產力底座。
會后,付英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生產力平臺的持續投入因偏向商業化和工程化落地,相比于原始技術和基礎模型開發,其投入回報周期更短,百望股份的AI業務自戰略轉型至今約有8個月,已實現6086萬元的商業化回報,占到總收入的17.5%。
具體來看,2025上半年,交易管理智能體“金盾”貢獻了公司AI業務的主要收入。百望股份首席專家續巖介紹,接下來,“睿界”“問數”智能體也將快速進入大型集團企業、中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三大客戶市場,通過Data+AI相結合,可在智能財稅、智能供應鏈、智能交易合規、智能風控、智能金融營銷等場景推動業務增長。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付英波表示,百望股份憑借長期積累的客戶資源與交易數據,將繼續擴容智能體矩陣,與戰略客戶共建“數據智能共同體”,并整合國產算力、優化適配大模型,與產業伙伴共創AI生態。
在百望股份內部,各業務部門采取“掛圖作戰”的方式推進新戰略實施,AI、全球化、盈利成為公司轉型的三大主旋律。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開支同比下降33.5%,但在AI業務上的研發開支卻從零增至1260萬元,占比18.4%,并將繼續增長,預期全年研發占比超20%。
百望股份CFO(首席財務官)焦陽補充道,通過AI技術應用,公司在智能編碼、代碼生成、單元測試等場景,有效推動了軟件開發生產線效率提升,降低了產研開發成本。
“公司在過去十年首次實現盈利,得益于管理層在AI領域的戰略調整和內部的精細化運營,使得整體毛利率有了較大提升。”焦陽表示,百望股份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提升7.4個百分點,達46.6%。
付英波透露,過去的半年里,公司將整體業務劃分為核心業務與AI業務兩大象限,在核心業務中縮減了低毛利的數字精準營銷業務,使得原本影響盈利的員工成本與轉介費有所下降。他強調,精細化運營不是簡單粗暴的壓縮開支,而是向投入的每一分錢要效率、要成果。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本地部署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收益同比增長93.1%,“云化財稅數字化解決方案業務”則面對外部環境壓力,營收同比增長16.3%。展望下半年,付英波提到,上述業務的新解決方案AI驅動占比將超過30%,并將資源重點投入風險合規等高價值場景。
在7月的戰略會議上,百望股份創始人、董事長陳杰明確提出,“DI驅動”與“國際化”是公司未來的雙輪戰略。在討論AI行業趨勢時,百望股份管理層普遍認為,越通用的AI越難落地,越聚焦于具體場景的AI越能釋放價值,下半場的競爭將從通用大模型轉向垂直行業智能體。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付英波表示,面向跨境電商與中資出海企業的財稅合規成本痛點,百望股份將持續建設全球稅務合規基礎設施Tax Swift MCP,強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海外市場覆蓋,并持續拓展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區域,為長期增長奠定戰略坐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