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報業集團 2025-08-22 22:00:40
曝光,一度被認為是弱者伸張正義的武器。然而,這段時間網上的一些熱點事件,卻顯示“武器”正在被濫用。前有柴懟懟曝光胖東來玉石問題,后有河南某面店老板把店內監控視頻掐頭去尾曝光顧客“貪小便宜”……曝光者打著維權、正義的名義,詳盡“曝光”他人,但很快事情逆轉,網友們發現曝光者才是最該被曝光的人。
網絡曝光是輿論監督的重要手段,合理合法、客觀公正的網絡曝光,是公民行使輿論監督的權利。然而,一些人卻以“網絡曝光”的名義,歪曲事實、造謠生事、打擊報復,用最低成本的造謠,擾得他人不得安生,擾得網絡烏煙瘴氣。
營造“委屈”或“斗士”人設,掐頭去尾、添油加醋、明嘲暗諷,是此類“網曝式網暴”的重要特點。
人設要夠“委屈”、夠“斗士”。店家口中“七個人只點一碗面”的敘事,有意抹去顧客7人在面館消費140多元的“不利信息”,只強調“一碗面”,讓人誤以為7人只消費一碗面錢。店家被打差評,反成了“委屈者”;武大楊某某曝光肖某“圖書館性騷擾”、柴懟懟“硬懟”胖東來,則為了展示“又弱勢又斗士”身份,贏得觀者同情和支持……總之他們認為,操縱情緒才能操縱民意,而想要情緒到位,必先演技到位。
“真實”需要包裝,移花接木、掐頭去尾成“標配”。此前,一蘇州小伙在剮蹭事故中,被對方舉著攝像頭不斷挑釁,對方希望小伙在情緒激動的狀態下說出不利于裁決、方便掐頭去尾的話,好在小伙只強調“我聽交警的”。現實中,剪輯、AI技術讓移花接木、“眼見不為實”的視頻司空見慣。不少曝光,表面是在曝光“真實”,實際上是隱去關鍵信息的“部分真實”,利用信息差誤導網友、煽動情緒,最終達到造謠抹黑、網暴他人的目的。
如此“網曝”,看似維權,實則利用民意侵權;看似滿嘴正義,實則滿腦的流量和戾氣。
如此“曝光”,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把問題復雜化。網絡曝光看似是解決社會矛盾的高效方式,然而,多數問題,其實屬于個人糾紛,能和氣化解的,就不要放大矛盾、道德審判,能用法律解決的,就不要動用輿論;因為道德審判很可能是沒有邊界的,網絡審判更可能是停不下來的。在“續面”這個話題上,原本就是一碗面的小事,結果事情鬧大后,不僅顧客遭網絡暴力,店主自己也遭到“反噬”,特別是在調解結束其依然在網上諷刺顧客是“七匹狼”后,店主過去的相關劣跡和投訴被扒出,面店也被不少義憤填膺的網友層層圍住,生意大受影響。被曝光的顧客還稱將追究面店老板的法律責任。“網曝他人”變成了“曝光自己”。
“網曝”一旦滑入“網絡暴力”,就會被網絡戾氣所綁架。一些網絡曝光,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中,各派互相爭吵、站隊,最終被一些極端情緒捆綁,被一些惡意人士利用。面館老板罔顧事實,選擇性網曝之后,七位顧客被推上風口浪尖,其中的小孩子甚至被網友惡意無碼截圖、做成“乞討”表情包。表情包這種“網絡迷因”可以傳播很廣、很久。這樣的傷害,實在是無妄之災!其實很多民間糾紛,遠達不到該被這樣廣泛羞辱的程度。如果縱容這樣的惡意、戾氣在網絡傳播,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偌大網絡,人人自危。
冤冤相“曝”何時了?無底線的網絡曝光,不是什么正義,有意無意的“網絡暴力”,必須劃清界限。
每個人都可能“15分鐘出名”,所以網友務請謹言慎行。有人濫用互聯網“15分鐘出名”定律,只想著能讓別人聲名狼藉,但謊言遲早會被戳破,搬起石頭砸的還是自己的腳。現實中,有人習慣小題大做,把別人一些“莫須有”的問題,做成PPT、小視頻、小作文,拿著放大鏡挑刺,煽動道德審判。這樣做,不僅占用輿論資源,讓真正需要討論的問題被淹沒,更可能侵犯名譽權、肖像權,最終陷入“多輸”死局。
人人都是“法官”,更要求網友擦亮眼睛,別在“替天行道”中成了網暴幫兇。在事件真相大白之前,“網絡吃瓜”,本質上是一場盲人摸象:摸到尾巴的說這是一根繩子,摸到象腿的咬定是柱子。人人都有一張嘴、人人都能在互聯網上當“判官”的時代,網絡審判實在太輕浮,事實不清,照樣“判刑”,結果,滿腔熱血最終吐出的不過是戾氣。這其中,普通網友有之,一些平臺也可能在傳播虛假信息中誤當幫兇。提升媒介素養,已經刻不容緩。
前不久,被網絡曝光后遭“網絡暴力”的河南某婦產科醫生,終難忍滋擾跳樓自殺。當非理性的言論占據上風,“網絡曝光”就會演化成“網絡暴力”,任何個體都可能遭此非難。對網絡施暴者,必須嚴懲;網友也要反省:按鍵可殺人,信息真假難辨時,少一些非理性發言,多一份理性和從容,網絡維權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我們的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