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20:29:10
每經記者|熊嘉楠 每經編輯|趙云
8月14日下午,重慶啤酒發布了2025年半年報。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39億元,同比減少0.24%;歸母凈利潤8.65億元,同比減少4.03%;同期實現銷量180.08萬千升,同比增長0.95%。
圖:公司財報截圖
公司表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面臨諸多外部挑戰,啤酒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公司積極擁抱變化、洞察機會、優化策略、強化執行,保持了生意平穩。
然而記者注意到,今年第二季度單季,重慶啤酒實現營收44.84億元,同比減少1.84%。這是自2017年以來,重慶啤酒首次出現第二季度單季營收同比下滑。分區域來看,過去幾年增長迅速的南區市場表現欠佳,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47%,成為拖累公司整體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發布半年報當日,公司宣布嘉士伯重慶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士伯重啤)擬向嘉士伯啤酒(佛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佛山公司”)增資6億元。此舉被視為公司加速布局華南市場的關鍵一步。
當下,啤酒市場的競爭愈發白熱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月-6月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1904.4萬千升,同比下降0.3%。重慶啤酒方面,公司同期實現銷量180.08萬千升,同比增長0.95%。
從產品結構來看,“消費價格8元及以上”的高檔產品和“消費價格大于等于4元小于8元”的主流產品仍然是重慶啤酒的“主力軍”。今年上半年,公司高檔產品(8元及以上)收入52.65億元,主流產品31.45億元,二者合計收入占比達97.72%。
圖:公司財報截圖
據了解,今年以來公司持續推進產品結構優化,上半年推出近30款新品,以及數十個新包裝,既涵蓋精釀、茶啤、1L裝(一升容量的拉罐產品)等啤酒品類創新,也將產品線延伸至果味汽水、能量飲料、蘇打汽水等非啤酒品類尋求新的增長點。
圖源:公司供圖
然而,增長動力卻顯現出結構性變化。上半年,高檔產品收入同比增速僅為0.04%,主流產品收入則同比下滑0.92%。反觀“消費價格4元以下”的經濟型產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96億元,同比增長5.39%。在2024年這一趨勢已露端倪,經濟型產品在產量、銷量以及銷售收入上,均同比增長超10%。
不過,業內分析認為,啤酒行業的銷售重頭戲在第三季度。雖然重慶啤酒二季度業績微降,但更應該看到,截至6月30日合同負債17.19億元,較去年同期15.92億元有明顯增長。這也預示著經銷商打款意愿積極,為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儲備了較為充足的訂單。
區域市場表現分化,是重慶啤酒半年報的另一顯著特征。其中近年被寄予厚望的南區市場,上半年出現收入下滑。
實際上,從重慶啤酒的財報來看,華南過去為其銷量增長較為快速的地區。2020年公司南區收入為25.99億元,2023年超越西北區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2024年全年收入達到43.16億元,毛利率58.42%也明顯高于西北區和中區。
圖:公司財報截圖
可在今年上半年,公司西北區收入卻超過了南區,且成為公司三個大區中唯一收入增長的地區。報告期內,公司西北區收入25.96億元,同比增長1.75%;中區收入35.32億元,同比下滑0.7%;南區24.79億元,同比減少1.47%。
實際上,作為兵家必爭之地,華南市場不僅坐擁本土強勢品牌珠江啤酒,更吸引了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華潤啤酒(雪花)等幾乎所有國內啤酒巨頭扎堆布局,各大品牌均在廣東(尤其是佛山)建立了生產基地,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正是在南區業績承壓的背景下,半年報發布當日,公司宣布,嘉士伯重啤擬以自有資金向佛山公司增資6億元。
圖:公司公告截圖
公司指出,上述增資是為滿足佛山公司的經營發展需要,增強其資本實力,優化其資產負債結構,進一步提升佛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了解到,提升華南市場產能是嘉士伯集團“大城市計劃”推進的重要一環。去年,斥資30億元的嘉士伯中國佛山三水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進一步彌補了嘉士伯中國在廣東乃至華南產能上的不足。
“發展強勢市場,推動大城市計劃是我們市場方面的主要策略。”重慶啤酒總裁李志剛曾表示,“佛山工廠的投建和投產,體現我們持續投入、深耕華南地區的決心和信心。”
數據顯示,佛山公司2024年營業收入3.58億元,凈利潤1278.92萬元;而在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5.6億元,凈利潤4029.53萬元,增長明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