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24 08:56:31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NO.1 瑞信證券更名為北京證券
7月23日晚間,方正證券披露公告稱,瑞信證券已完成股權變動的工商變更登記,并取得換發的營業執照,公司不再持有瑞信證券股權。公告顯示,瑞信證券現已更名為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24年6月24日,北京國資公司收購瑞銀集團持有的瑞信證券36.01%股權,對價為9135萬美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收購方正證券持有的瑞信證券49%股權,對價為1.24億美元(約合8.85億元人民幣)。2025年3月,證監會核準北京國資公司成為瑞信證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對北京國資公司依法受讓瑞信證券85.01%股權無異議。至此,北京國資參股的券商增至5家,分別是中信建投證券、首創證券、第一創業、金融街證券以及最新更名的北京證券。
點評:瑞信證券更名為北京證券,標志著外資背景券商本土化進程加速。原股東退出后,北京國資全面掌控,公司治理結構及戰略方向將更貼近本土市場。對券商板塊而言,國資系券商規模擴張或帶來行業格局調整,業務競爭可能加劇。整體來看,外資撤離國內資本市場影響有限,但市場對國資主導的金融企業運營效率與創新能力需持續觀察。
NO.2 錦龍股份擬購買深圳本貿29.32%股權
7月23日,錦龍股份發布公告表示,擬購買深圳本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本貿”)29.32%股份,這一舉動被視為錦龍股份在算力領域的布局進一步深化。在財務困境壓力和政策支持機遇下,錦龍股份決定推動公司業務逐步轉型。2024年4月,錦龍股份與專業機構共同投資,成立項目公司在廣東地區合作開展智算中心建設及運營業務。此次擬購深圳本貿股份,無疑為錦龍股份的算力轉型之路再添新動力。
點評:錦龍股份擬購深圳本貿股權,標志著其在算力領域布局的深化,此舉可能影響公司股價波動,反映市場對其轉型戰略的評估。同時,這一動作或引發科技板塊對算力企業價值的重新審視,行業競爭格局或因此微調。對股市整體而言,這體現了部分企業借助政策東風,加速數字化轉型步伐,市場對科技板塊未來發展的預期或更為多元。
NO.3 公募基金科創板配置比例創新高
公募持續增配科創板。據興業證券測算,截至二季度末,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科創板股票配置比例為15.36%,較一季度末提升0.19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此外,科創板超配比例持續上行,超配比例由7.5%提升至7.72%。與此同時,科創板主題基金陣營加速擴容,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多位機構人士表示,隨著科創板改革持續深化,未來將加大科創板主題產品的布局,科創成長層指數產品可期,有望為硬科技投資注入新動能。
點評:公募基金二季度顯著提升科創板配置比例,科創板主題基金規模突破3000億元,顯示市場對硬科技領域的認可。這一趨勢將吸引更多資金關注,可能影響相關公司估值。科創板主題基金擴容,有望強化科技板塊的長期投資價值,為市場注入活力。整體而言,公募基金對科創板的持續加碼,可能提升投資者對科技成長股的信心。
NO.4 “組團”購買ETF,年金計劃加速配置基金資產
基金市場再現年金計劃“組團”買ETF的現象。將于7月25日上市的富國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基金份額持有人中,有9名為年金計劃,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等。年金計劃是近兩年ETF持有人中逐漸顯露的新身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年金投資者持有上市基金的規模約為60億元出頭,與2022年底相比,實現了逾300%增長。但與年金計劃自身幾萬億元的規模相比,年金配置公募基金的空間依然較大。
點評:年金計劃“組團”購買ETF,尤其是富國中證港股通科技ETF,顯示機構資金對科技板塊的長期看好,可能提升相關公司估值。此舉對科技ETF及基金行業形成積極反饋,吸引更多資金關注。但整體股市受制于宏觀環境,增量資金有限,年金配置公募基金仍需時日。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