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5-07-22 20:49:00
最近,垃圾短缺、垃圾不夠燒、高價搶垃圾等話題在網絡引發熱議。多家媒體報道,不少地方的垃圾焚燒業正面臨“無米下鍋”的處境。
四川的垃圾處理狀況如何?近日,記者走訪了多家環保發電廠。
看現狀
成都9家垃圾焚燒廠滿負荷運行
近日,在成都萬興環保發電廠(二期)的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通過電腦系統實時監控焚燒與發電流程。這座四川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已穩定安全運行1600余天,每日處理生活垃圾超3000噸、發電約150萬度。
與此同時,在成都鄧雙海諾爾環保發電廠,機械轟鳴,汽輪機高速運轉,該廠設計垃圾日處理能力1500噸,經技術升級后,目前日處理量已達2000噸。工作人員介紹,處理的垃圾主要來自新津、雙流、武侯等區域,工廠全年運行天數超340天。“遇到其他焚燒廠檢修,我們還會臨時提升處理量,達到2300噸。”副總經理周紹華說。
目前,成都已建成九江環保發電廠、祥福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萬興環保發電廠(一期)、隆豐環保發電廠、萬興環保發電廠(二期)、寶林環保發電廠、金堂環保發電廠、簡陽環保發電廠、鄧雙海諾爾環保發電廠。這9座發電廠根據規劃,每日處理垃圾總量約1.58萬噸。成都每日產生約2萬噸生活垃圾,因此,實際運行中,環保發電廠要滿負荷或者超負荷運行。待成都萬興環保發電廠(三期)項目建成投運后,成都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將新增5100噸。屆時,成都10座環保發電廠總處理能力可達每日2.09萬噸,日發電量將超1000萬度。
除了成都,四川其他城市的情況如何?遂寧市城市生活垃圾環保發電廠配置2臺機械式液壓爐排焚燒爐,每日可處理生活垃圾800噸。該廠工作人員介紹,處理的垃圾主要來自船山區(含中心城區)、安居區、蓬溪縣城區及部分鄉鎮,“發電廠穩定運行,垃圾未出現缺口。”
眉山市仁壽縣生活垃圾環保發電廠設計規模日處理能力1200噸,曾存在垃圾不夠燒的情況,后來增加垃圾收集范圍,目前平穩運行。
相比之下,達州市固體廢物綜合處置中心的處境略顯窘迫。該中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設計規模日處理垃圾1400噸,實際每天處理量約950噸,存在超400噸垃圾缺口,但好在能“吃”到接近七分飽,未出現“斷食”。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統計,截至2024年底,四川共有4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日處理能力4.8萬噸;2024年實際焚燒生活垃圾1589萬噸,日均處理量4.35萬噸。
從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省內大部分垃圾焚燒廠的垃圾基本夠燒,僅少數企業“吃不飽”,未出現閑置停產。
看緣由
人口支撐,根據城市發展合理規劃
為什么多地垃圾不夠燒,而四川卻鮮有類似情況出現?據媒體報道,當前全國垃圾焚燒廠整體負荷率約為60%,負荷率并不高,原因是此前大量垃圾焚燒廠投產,導致單廠垃圾處理量下降。
分析四川的情況,首先看垃圾產生量。人口數量與垃圾產量直接相關。四川是人口大省,2023年常住人口8368萬人。根據《四川省循環經濟發展報告(2023年)》,2023年四川生活垃圾產生量約2083.87萬噸。與四川人口相當的江蘇省,2023年人口為8526萬,焚燒處理生活垃圾約2828萬噸。
再看垃圾焚燒廠的處理能力。《四川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規劃(2022年修訂)》(下稱《規劃》)顯示,2022年四川有37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目前實際運行45座,僅增加了8座,低于規劃中提及的新建14個發電項目。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與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建設節奏是根據城市發展實際合理規劃的結果。
根據《規劃》,到2030年,四川預計新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能力0.98萬噸/日。未來四川是否會出現垃圾焚燒產能過剩?上述相關負責人說,將指導地方加強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審批,預防出現產能過剩。
看效果
AI助力每噸垃圾發電量提升10%
不少網友好奇,垃圾焚燒如何變廢為寶?焚燒是否安全?
“垃圾不是垃圾,是放錯了的資源。”據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統計,我國每年產生近10億噸垃圾,生活垃圾占比約40%,其中蘊含大量可利用能量。2000年起,在技術進步和環保要求提升的雙重推動下,垃圾處理告別了傳統的填埋、露天焚燒、堆肥等方式,轉向以焚燒發電為主的資源化利用。
焚燒發電時,生活垃圾在高溫下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體積大幅縮減至原來的20%以下,同時,焚燒產生的余熱被回收用于發電和供暖,實現變廢為寶。
記者查詢發現,10年前,1噸垃圾僅能發電200度左右,現在1噸垃圾可發電約500度。“目前,我國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設備從以前依賴德國、日本進口變為現在自主生產。”周紹華表示,公眾關心的排放安全也得到有力保障。
據介紹,每噸垃圾焚燒后,約5%(50公斤)的爐渣經處理可全部用于制作瀝青、路磚等。約3%的飛灰經螯合固化達標后,通過安全填埋處理。煙氣排放上,采用綜合處置工藝,煙氣經引風機從80米高煙囪排向大氣,廠區24小時在線監測設備與環保部門平臺聯網,確保煙氣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標準。
當前不少垃圾焚燒環保企業加入AI算法,優化燃燒參數,使每噸垃圾發電量提升10%。同時,拓展協同處置能力,如萬興環保發電廠(二期),將余熱用于市政污泥干化,與生活垃圾協同處置,進一步提升了熱能回收效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