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6-26 17:53:03
每經評論員 黃勝
6月25日晚,捷強裝備(300875.SZ,股價44.57元,市值44.5億元)的一則公告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潘峰因涉嫌單位行賄罪被刑事拘留,這一事件不僅給公司帶來了直接的業務沖擊,還可能在品牌聲譽和市場信心方面帶來長期影響。
從公告來看,潘峰被刑拘的直接影響之一是捷強裝備2022年中標的某生物檢驗車項目無法實際承接。該項目中標金額高達1.58億元,對于公司而言是一筆重要的業務。然而,由于潘峰被刑拘,雙方尚未簽署正式協議,公司預計該項目無法實際承接。此前,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已在2024年末對該項目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4382.26萬元。這一事件凸顯了公司在項目承接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潛在漏洞,尤其是在關鍵人物出現變故時的應對機制。
潘峰作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之一,其被刑拘對公司的品牌聲譽和市場信心造成了沖擊。盡管公司在公告中強調,目前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公司管理層正常履行日常管理職責,生產經營正常,但市場對此并不買賬。6月26日,捷強裝備股價開盤跌超9%,截至收盤,跌幅為1.22%。這表明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存在擔憂。
此外,潘峰被刑拘還可能對公司未來的業務拓展產生影響。捷強裝備主要從事核生化安全裝備的研制、生產、銷售和服務,潘峰被刑拘事件可能會讓公司在業務拓展和市場合作中面臨更多的質疑和阻礙,尤其是在與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合作時,公司的信譽和可靠性可能會受到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捷強裝備在去年6月就曾公告潘峰因涉嫌職務犯罪被立案調查和實施留置。不久之后,公司宣布“換帥”,潘峰之子潘淇靖上任新董事長。潘淇靖生于1995年,上任董事長時未及30歲,其能否有效管理公司并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仍是一個未知數。盡管公司管理層表示將妥善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情況和風險點,但市場對此仍需時間來觀察和驗證。
綜上所述,捷強裝備需要在短期內穩定內部管理,確保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在長期內,需要加強公司治理結構,完善風險管理體系,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投資者則需要密切關注公司后續的公告和市場動態,以做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