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2-05 21:23:30
12月5日,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四川省宜賓市召開,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介紹,2024年前10個月,光伏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價格大幅下滑。但也要看到,光伏產品1—10月的出口量增長明顯,尤其是電池、組件。會上,業內強調了行業自律的重要性,并提到可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促進行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文多
對于光伏行業來講,今年是前所未有的寒冬時節。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表示,行業波動造成的虧損規模遠超以往3次行業波動。產業鏈今年(1—10月)價格降幅明顯,其中多晶硅價格下滑超35%,硅片價格下滑超45%,電池片、組件價格下滑超25%。隨著光伏產品價格下降,企業開工意愿也在降低。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今年前10個月的投產、開工、規劃項目數量同比下降超75%。
行業自律也是提及頻率最高的關鍵詞。隆基綠能(601012.SH)董事長鐘寶申呼吁,從自身做起,加強企業自律,共同維護行業協會權威,有規則、有規矩、有底線,共同良性發展。在他看來,經營主體過多、過度競爭是“內卷”的關鍵原因。他建議:企業間加快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技術標準,整合資源;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差異化產品,推動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
光伏價格很“冷”,光伏人氣卻很足。
12月5日,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四川省宜賓市開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早上9點會議開始后,現場座無虛席,門口過道處也是摩肩接踵。
寒冬很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會議上重復了上個月的觀點——行業波動造成的虧損規模遠超以往3次行業波動。王勃華現場給出的數據顯示:121家上市光伏企業中,有39家今年凈利潤虧損;今年光伏行業各環節價格相比2023年高點下降幅度在60%~80%,今年下半年,多數環節虧損運行;2024年前三季度,制造端產值同比下降超過44.7%。
但王勃華也看到,現在的光伏行業正在逆境中砥礪前行。他介紹說:一方面,國內制造端、應用端今年在前10個月中都呈現規模擴大的態勢,如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20%,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81.3GW,同比增長27.2%;另一方面,光伏產品1—10月的出口量增長明顯,尤其是電池、組件。
在緊隨其后的圓桌對話環節,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陽光電源(300274.SZ)副董事長兼光儲集團總裁顧亦磊,安徽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發玉,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光伏產品線總裁周濤等企業家圍繞“光伏行業在能源轉型中的角色和作用,如何與其他新能源協同發展”“光伏發電要在未來擔當‘主力電源’,還需要增強哪些長板、完善哪些短板”“面對當前產業周期,企業、行業協會、政府應當如何給產業紓困”“如何讓行業自律不停留在形式和口號上”等主題進行對話。
“自律”是上述企業家反復提到的話題。徐志群說:推動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品質自律,推動良性競爭,守住品質名片;需要價格自律,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量力發展;需要產能利用率自律,不壓庫存,在行業賽道里當長跑者。
鐘寶申呼吁,從自身做起,加強企業自律,共同維護行業協會權威,有規則、有規矩、有底線,共同良性發展。在他看來,經營主體過多,過度競爭是內卷的關鍵所在。他建議,企業間加快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技術標準,整合資源;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造差異化產品,推動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12月4日,本次大會舉行了首場會議——光伏供應鏈配套發展研討會。來自阿特斯(688472.SH)、愛旭股份(600732.SH)、晶科能源(688223.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多家國內光伏企業的高管,就“企業如何加強自律以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的熱點話題展開了討論。這些高管在討論中,主要提到嚴格遵守行業規范、積極響應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制定的行業自律公約尤其是防止惡性競爭、低價傾銷。
惡性競爭和低價傾銷的行為令企業現金流很難支撐正常運營。
一家大型電池片企業的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大半年,公司的電池片經營都是做賠錢買賣。盡管今年10月,組件已經出現價格止跌的情況,但尚未傳導到電池片這一環節。
現在光伏技術正從P型電池向N型電池轉向。但在電池片價格低迷的背景下,企業發現P型電池反而比N型電池賣得好。不過其表示,現在確實能看到行業“自律”的一些好現象,比如有企業暫時降低開工率,降低現在的庫存量。
王勃華也提到,企業長期虧損將嚴重影響其研發投入與技術進步。
目前,我國光伏行業進入第四次周期,而每一輪周期都孕育著技術升級機遇,每一次穿越周期都依靠技術進步的引領。張發玉說,作為行業配套企業,要跨越周期,必須先熬過去,舉起高品質大旗,勝者為勝。
顧亦磊也表示:堅持技術創新,反對無序的低價競爭;聚焦擅長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發揮市場競爭力;攜手共進,共同走進全球市場,為全球氣候問題貢獻力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