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0-30 08:59:52
每經記者|董天意 實習生 陳一豪 每經編輯|裴健如
1、東風(HK00489,股價:3.48港元,市值:93.18億港元):10月27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黨中央關于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楊青任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其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的規定辦理。
點評: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領導層變動預示著公司可能將在新的領導下探索新的戰略方向。楊青的任命顯示了他在該公司的重要地位和引領公司未來發展的責任。業內期待東風公司能實現更多創新并繼續保持穩定的業務發展。
2、大眾汽車集團: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希望在其陷入困境的軟件部門CARIAD裁員2000人,作為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將導致新軟件架構進一步推遲。據悉,董事會批準了該計劃,目標是從2024年到2025年底進行裁員。
點評:大眾汽車決定在軟件部門CARIAD進行大規模裁員,反映出公司運行及管理方面存在的挑戰。雖然這可能會短期內提高運營效率,但對員工士氣及公司長期發展可能產生一定影響。在此過程中,大眾汽車應注意妥善處理這一變革,以保護其品牌聲譽和員工福祉。
3、眾泰汽車(SZ000980,股價:3.60元,市值:191.5億元):眾泰汽車10月27日晚間發布第三季度報告,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1億元,同比下降14.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63億元;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4.47億元。?
點評:眾泰汽車第三季度報告反映了該公司的困境。營收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顯示該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挑戰仍然嚴峻,需要尋求有效措施以改善經營狀態和財務狀況。
4、極越:10月28日,集度CEO、極越CEO夏一平表示,未來將與寧德時代在多個領域及新技術方面展開合作,包括換電等方向,后續新車型將首發上車寧德時代的新技術。關于資本市場,夏一平透露,明年會有新的融資動作,屆時會對外宣布。
點評:夏一平的發言預示了集度與極越汽車的發展方向,期望利用寧德時代的新技術,推動公司的創新與突破,布局換電等方向具有廣闊的技術應用和市場前景。明年的新融資動作也體現了集度和極越積極面對市場挑戰,尋求發展機會的決心。
5、吉利汽車(HK00175,股價:8.920港元,市值:897.7億港元):10月27日,吉利控股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學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吉利控股集團將積極配合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汽車是全球性行業,吉利控股集團一貫尊重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爭,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依法合規參與市場競爭。基于互利共贏原則,吉利控股集團在歐洲持續投資十多年,不僅守護了歐洲標志性汽車品牌,也催生了很好的產業協同效應。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全球用戶帶來美好的出行體驗,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點評:吉利控股集團發言人的表態體現了該集團遵守國際規則、堅持公平競爭的態度,與其長期在歐洲進行投資并保護歐洲汽車品牌的做法一致。同時,吉利也強調了新能源汽車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角色,透露出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深度理解和發展信心。
6、豐田汽車(TM,股價:172.810美元,市值:2341.3億美元):日本汽車制造商豐田在10月26日表示,由于車輛存在可能導致前保險杠部分松動的問題,該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約100萬輛漢蘭達。本次召回涉及的車型包括部分2020至2023款豐田漢蘭達和混合動力版漢蘭達。豐田汽車發言人Burns拒絕透露該公司是否收到了與此問題相關的人員受傷或死亡的事故報告。
點評:豐田這次全球范圍內大規模召回反映了其對客戶安全的重視。盡管伴隨著一定的經濟及聲譽損失,但積極的召回行動對于保護用戶安全、維護品牌口碑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對事故信息的保密可能引發輿論關注,需妥善處理。
7、沃爾沃汽車:近日,沃爾沃汽車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駱文襟(Jim Rowan)稱,對公司電動汽車的未來持樂觀預期。看好電動汽車潛在的長期趨勢,但對固態電池技術的看法似乎變得更加謹慎。“我的個人觀點是,固態電池仍然還需數年才能應用到實際生產,但是我們肯定已參與這種技術的研究,和與之相關的潛在產品的開發。”他說。
點評:沃爾沃CEO的言論展現了其對電動汽車持續發展的堅定目標,同時對固態電池的實際應用實施謹慎觀望,這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中,企業在追求前沿技術的同時,也要在實際可行性與成本考量中尋找平衡。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