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8 16:31:39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廖丹
支付行業怎樣面對數據安全和權利保護的挑戰?7日上午,在外灘大會的主論壇上,美國運通全球網絡服務總裁穆罕默德·巴迪表示,真正的創新或者大規模的創新,前提是平臺是安全的,是合規的。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涂穎浩 攝
穆罕默德·巴迪表示,作為支付領域跨國公司,運通業務遍布200多個市場,每一個市場的法律是不一樣的,數據可以放在哪里?可以跨過哪些邊境?到底是不是可以跨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要管理平臺,確保在每個國家使用和存儲數據都合規。
數字支付創新有什么特點?穆罕默德·巴迪認為,創新首先是區域性的,比如說二維碼在中國用得很多,但是在其他地區可能用的頻率沒有那么高;
其次,創新也是需要時間的,比如說瑞典98%的交易是線上完成的,但第一張在歐洲發行的紙幣是1661年在瑞典發行的,從1661年到2020年,鈔票才經歷了整個演變過程;
此外,創新可能有很高的可見性,比如說像現在的Alipay+,消費者看到它能夠實現二維碼之間的互聯互通,看不到的是背后精密的機器學習、智能風控等一系列的技術能力。
穆罕默德·巴迪認為,數字支付創新無處不在。“合作是推動創新的重要因素,我們也在不斷的深化在中國市場的合作。”他稱。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80029352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